今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健康绍兴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抓重点、重点抓,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广大医务人员有效保障了4500万余人次的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没有发生重大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绍兴建设经验作为唯一地市在全省卫生健康大会上交流,2018年度健康浙江考核获全优;医疗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获省领导的批示肯定;“互联网+客房保洁”卫生监管的创新做法在全国推广;党建工作接受中组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实地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道路交通事故快速救治工作得到市政府领导的表扬肯定;“智慧医疗打造就医快速道”入选市“三服务”活动典型案例,并被评为最佳服务举措;县域医共体和健康绍兴建设首次纳入党委政府年度考核。
一、全面推进综合医改,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
1.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共体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重点改革项目,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地推进,搭梁建柱初步融合,医共体建设初显成效,医共体县域就诊率达88.02%,基层就诊率达61.81%。一是强化督导。组建工作专班,建立部门例会、结对联系、督查通报等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协调解决难点堵点,并通过月度清单、工作通报、绩效监测等方式进行督导落实。二是完善政策。市、县和医共体共出台涉及服务体系、人事管理、权责清单、编制数核定、医保支付等内容的配套文件175个,医共体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三是全面推进。全市共组建12个医共体,覆盖91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妇幼保健院、1家二甲综合医院和1家皮肤病防治院,以及1220个村卫生室(服务站)。越城区组建区人民医院,并与市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高水平城市健康服务共同体,实现医共体、健共体市域全覆盖。
2.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一是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3家三级医院和9家二级医院完成章程制订,开展民营医院章程试点,规范医院管理。二是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公立医院年度薪酬总量核定和负责人年薪核算,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推进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对市本级及三区16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13类1410收费项目进行了价格调整,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重点考核指标基本达到省控目标值或低于全省同级平均水平。四是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制定印发进一步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实施意见,为加快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格局强化保障。
3.持续推进“双下沉、两提升”。一是继续推进人员下沉。每工作日有10名以上三甲医院高级职称医师在县级医院工作,三级医院每工作日有10名以上中高级职称医师到基层工作。二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制订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县级以上医院下转、转外就医疾病种类指导目录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市级三甲医院共下派高级职称医生9385人次,县级医院技术骨干到基层常态化排班26970人次,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初步形成“转得上、接得住”的有序诊疗秩序。
二、着力配强要素资源,打造健康绍兴高地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建市人民医院、迁建市妇保院、改扩建市中医院、重建越城区人民医院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全面启动并有序推进。全市十个医疗卫生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0.46亿元;市本级3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9.29亿元,市人民医院、市妇保院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市中医院项目完成改造工程,开工打桩扩建工程。
2.加强学(专)科建设。一是加强融杭联甬接沪。持续推进与知名医院的合作,扩大学科联盟,提高临床疑难重症诊疗水平。新增院士工作站1个,名医专家工作室30个,市妇保院、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市口腔医院分别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医院开展学科合作,新成立跨区域专科联盟2个、市内医院专科联盟6个。二是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培育新一轮重点学科和创新学科,组织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新评选市级重点学科12个、创新学科20个,2个医卫类项目列入市科技计划专项、73个项目列入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公示。三是加强以评促建。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医院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顺利接受三甲复评。
3.持续推进健康绍兴建设。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围绕健康环境、健康促进、健康食品、健康医疗等影响健康的十大要素,借力首轮考评,加强工作统筹,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健康绍兴建设。健康绍兴建设首次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督查考核计划,制订落实2019年健康绍兴建设工作清单及考核负面清单,实施健康建设第三方评价,开展健康浙江考核自评,力争省级考核再优秀。
三、全力打造智慧医疗,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务
1.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一是推出云续方配药服务。全市三级以上医院己实现慢性病患者网上续方配药服务全覆盖,市人民医院线上药品达222种,已累计提供自助续方6665人次。二是开展云影像服务。市级医院“云影像”服务全覆盖,上传云影像资料319128条,全市共建成医学影像、心电、病理、检验、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27家。三是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市人民医院率先推出,已扩大至5家医院。9家三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市人民医院开展率已达30.65%。
2.实施先看病后付费的“医后付”模式。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就医环节,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繁。加大“医后付”实施力度,市级医院“医后付”全覆盖,市人民医院实现移动“医后付”,彻底改变就医先付费、多次付费的传统模式。积极推进支付结算多元化,开辟自助机、微信、支付扫码等支付方式,市级医院全部实现发票电子化。推进智慧健康互联网应用,24家县级以上医院完成智慧药房建设,58家医院并网预约服务平台,预约量达560.4万人次,基本实现看病少排队或不排队的目标,高峰期现场排队时间从10分钟缩到3分钟。
3.推出“一件事”联办服务。一是设立“生育服务多证联办中心”,汇集新生儿需要办理5个事项4个证件,实行一站式多证联办服务,全市县级以上助产机构出生一件事办理实现全覆盖,多证联办12283人次。二是落实用血服务不用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用血服务不用跑;高效急救“绿色通道”不断提速,主城区急救车平均出车时间仅为32秒。三是推行诊所设立全流程“一件事”,在4个事项已压缩至1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压缩至5个工作日办结。我委66个行政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所有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缩短至4-5个工作日。
四、做优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1.实施两个“全覆盖”。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内涵,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巡回门诊,组织开展基层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88场次,培训医务人员11618人,推广技术106项,全市112家街道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52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实现中医服务全覆盖,898个村卫生室99%能提供中医服务,接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
2.深化健康促进行动。一是积极开展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行动和菜单式健康讲座及送健康活动。今年已开展菜单式五进健康教育讲座2645场、健康科普讲座8082场次、健康教育进基层活动8945场,全市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63%。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和青少年近视基线调查,完成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建设。二是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认真实施出生缺陷防治民生实事项目,全市共对15285名新生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完成B超检查3987人。建设母婴设施135家,其中新建25家,完成“两癌”检查22.55万人次,对5.8万名0-3岁儿童开展发育筛查,全市共发放扶助金1.54亿元,惠及11.6万人。三是加强老龄健康服务工作,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已签约172.12万人,签约率41.67%,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82.99%。
3.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一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强病媒生物监测、风险评估及预警预报,开展联防联控,全力做好登革热、诺如、禽流感等急性传染病防控,全市登革热无重症病例和本地病例。加强卫生应急演练,提升医疗卫生应急水平。二是创新卫生监督。继续推进我市首创的“互联网+客房保洁”监督模式,已有24家星级宾馆加入;开展卫健执法行动,做好“双随机”执法监督,全市共卫生监督执法各类单位8208家;组织开展“夏季保健康”游泳场所卫生监督监测专项行动和医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共监督监测游泳场所72家、医疗机构850家,行政处罚19起。
五、加强党的建设,提升队伍能力水平
1.加强系统党建工作。印发加强新时代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建市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调整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开展“五星示范、三名强医”创建活动,引领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管理办法和中层干部选拔事项规定,组织开展市直卫生健康系统领导干部集中轮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和毕业后教育培训工作,做实引才育才工作,高层次人才出国(境)进修深造26人次,3个组团进修;招录1113名,其中硕博士和高级专家250名,增加市级医院事业编制报备员额2518名。推进党建示范点建设和清廉医院建设。组织开展系统建党9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等系列活动,强化党性教育,增强干部队伍的动力、活力和能力,圆满完成机构改革、医疗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