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2020-12-17 52

某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甘、新、蒙、青四大省区的交汇处,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中亚的咽喉要冲,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转重镇。***市因万里长城***得名,因企设市,是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钢铁公司的建设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1965年建市,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1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城市化率91%。五十多年来,***市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四连冠等殊荣。

下面,将我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我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情况

***市现有各类事业单位272个。按照事业单位社会功能划分,承担行政职能的单位60个、从事公益服务单位164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单位48个,共有各类事业编制4893名,实有人员4766名。2005年8月按照中央和省委相关文件精神,我市制定了《***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政发[2005]63号),把市文物景区管理委员会、市建筑设计院作为我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单位,开启了我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下发后,我们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和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精神,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梳理,目前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正按照省上的部署和要求稳步推进,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的机构类别得到规范,人员结构管理得到加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公共服务机构按规范、发展、搞活的要求逐步建立;机构编制总量控制、有增有减、动态调控的机制和下管一级的管理体制按照管政策、管标准、管总量、管结构的宏观管理要求逐步完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得到强化;事业单位的岗位认定、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审批兑现工作全面完成。

(一)按法制化的要求清理规范行政类事业单位。

我市对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做法是: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对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和其它职能与有关单位的职能和机构进行整合;行政类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机构规格、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参照行政机关进行规范。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将设置不合理、执法不规范、多头执法的机构,按一个部门原则上设一个执法机构的要求进行整合,实行综合执法。如我市正在组建执法局,统一行使原分属建设、环保、环卫、园林绿化、公安、工商、规划等部门的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二)按科学化的要求发展公益类事业单位。

我市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思路可以概括为“规范、发展、搞活”六个字。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程度加以区分,实施相应的改革措施和管理,优化公共事业资源配置。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为例,在明确宗旨和业务范围、科学设置机构、规范机构名称和内设机构、核定人员编制、确定公益类别和经费形式后,其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均由政府确定,本身不能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需由财政予以支撑。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收入全部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三)按市场化的要求改制经营类事业单位。

我市引入了市场机制,对经营类事业单位实行契约式管理,产业化经营,政府逐步退出,实行社会举办为主,政府适当参与的管理体制。对公益程度较高或履行政府某方面职责的事业单位,按照各单位行业特性进行改制。对既从事行政管理,又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进行职能梳理,将其监督管理职能收归政府主管部门,或通过授权由事业单位承担,将生产经营实体从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实体。如有线电视台完成了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和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工作,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了全新的数字电视管理运营体系;电影公司已拟定转企改制方案,目前正在征求工商、税务、财政、人社等部门意见。

(四)优化资源,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我市在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分类的基础上,对职能已转移,经费无来源或长期不出成果,经济、社会效益差、市场无需求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职责相近、市场需求不足和因部门所有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进行适当合并,如实现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综合执法”的模式,成立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对职能任务相同、相近单位,打破部门、条块界限进行联合重组,如电视报社完成了与省广电报的整合工作,实现了统一刊号、统一报名、统一印刷、统一发行,业务上接受省广电报统一管理,经济上单独核算。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分类人事管理。

我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了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目前我市所有事业单位现有正式在编工作人员岗位认定率和合同签订率均达到了100%。并为1311名符合晋升内部岗位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兑现了岗位等级工资。从2011年1月份开始,全市事业单位全部转入正常管理。

(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我市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目前,义务教育学校审批人员1529人,人均月增资266元;离退休人员1145人,人均月增资188元。完成了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审批兑现工作,审批在职人员185人,人均月增资278元;离退休人员35人,人均月增资198元。

(七)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了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截至目前,除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其他单位全部纳入了失业和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本着先易后难,先机关事业后企业的办法,将所有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二、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组织保证。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负责人,以编办、人社、财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同时,各改革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产字分,组成精干的工作班子。市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工作要求,加强领导,深入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干部职工自愿投入到改革当中。

(二)宣传动员是搞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提。

我市多次召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会议,举办了事业单位改革骨干培训班,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动员。2011年6月2日,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结束后,我市随即组织召开了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了座谈会精神,并学习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通过学习讨论和召开专题会议,增强了各部门、各单位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政策配套是搞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保障。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