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
2021-03-09 25

在机关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同事们:

很高兴有这么一次机会,结合个人工作经历,谈谈心得体会。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我们青年干部需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一是学会“比较”。古人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较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和工作的智慧,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注定只能选择一条道路前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作比较,从而去选择一条最近、最坦荡的路,这样我们才能最快最轻松的到达罗马。其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知不觉的是比较论践行者:作为经济人通过比较投资方案来获取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学生通过比较学习规划来取得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作为干部通过比较政策措施来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等。由我自身看来,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我更需要充分发挥比较的智慧来用于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针对脱贫,国家领导人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提出八个一批的脱贫举措,但站在微观个体的角度上,针对个体情况的差异,有时候并不需要八个一批面面俱到,而是需要针对个体实际情况选择有侧重点的进行帮扶,这就需要发挥比较的作用了:因病致贫者和因灾致贫者的帮扶措施肯定不一样,因学致贫者和因交通条件落后致贫者的帮扶措施也得加以区分,缺劳力者和缺技术者的脱贫措施也不能一概而论等等,这些实实在在摆在帮扶干部面前的实际困难,都需要每一位帮扶干部细细斟酌认真比较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从而实现最精准有效的扶贫。

二是学会“换位”。换位即换位思考,《庄子.秋水》篇中的名句: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子非我;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是的,当我们没有站在和别人一样的位置上,我们就很难知道他人的遭遇和想法,也就很难理解他人做出的选择和行为,因此学会换位思考,易地而处才能做出最有利于需求者的决策。在驻村扶贫工作的初期,我对于一些贫困户的诉求特别的无法理解,例如:危房户对集中安置的政策很抵触,宁愿住在交通不便利的高山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土坯危房里,也不愿意接受政府救助安排搬到集镇上的安置点里,做了好多次工作都无功而返,这让开始让我觉得无法理解也很气馁,明明是为其谋福利的事情,为什么贫困户会拒绝呢?后来通过换位思考并听取他们的想法我逐渐理解了,因为这些贫困户大都年纪大了,又没有劳动技能,只能从土地里获得收益,一旦搬到集镇上没法种地不但没了生活来源,而且生活成本也加大了,所以他们宁愿住在高山上也不愿意到集镇上去。了解到这里问题就发现了,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我们通过增设公益性岗位比如集镇环卫工、护河员、护林员等方法帮助他们解决了收入问题,最终这些贫困户也愿意搬到集镇居住了,困扰我们的帮扶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以看出,换位思考,谋民所谋想民所想,才能利民所利,换位是我们青年干部所必须掌握的工作智慧。

三是学会“择重”。择重就是要选择重点、突显关键,把时间、心思、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收到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哲学上也有一个方法论叫重点论,是说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而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不均衡、不平等的,有主次之分,以此来告诉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有主次之分,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即牵牛要牵牛鼻子。在我的扶贫工作中对择重也有深刻的体验,很多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的复杂的,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例如有的贫困户家中即使有劳力但是因为缺少技术,没办法出门务工导致家庭收入有限,而家中又有两三个孩子读书,教育支出很大导致家庭愈发贫困,表面上看是因学致贫,如果我们以此来制定帮扶措施很可能没办法帮助这一户脱贫,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背后的本质,没有抓住重点,没有做到择重。这样的贫困户致贫的重点原因致缺技术,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并对其劳务输出,这样他们就能摆脱土地谋食的状况,家庭收入自然得到很快增长,然后再对其子女教育加以辅助支持,自然而然就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了。由此可见,择重就是选择正确的工作方向,方向对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方向错了,付出再多努力,也到不了目的地。

四是学会“慎言”。谨言慎行一直是古代君子克己修身的标准,古人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就是告诫我们要做到慎言。所谓隔墙有耳、祸从口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个人若对自己的言论无法控制,难免有一天就会惹祸上身。作为青年干部,平时的举止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