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市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2021-03-25 46

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加强全市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乡镇纪委是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是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重任,是纪检监察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纪委关于促进乡镇纪委履职、加强乡镇纪委建设的部署要求,着力推进乡镇纪委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针对乡镇纪委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以打造“组织科学化、制度系统化、保障专门化、业务规范化、流程有序化、监督精准化”的乡镇纪委为目标,积极探索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新路径,不断提升乡镇纪委履职能力水平,有效惩治基层“微腐败”,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一、全市乡镇纪委建设成效初显

调研发现,近年来,全市乡镇纪委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基层党员干部作风顽疾得到明显好转,基层“微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乡镇纪委的作用日益显现。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各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大幅上升,年均******件,达到全市案件总数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基层纪检监督网络实现强构架、全覆盖。一是机构设置更健全、人员配备更优化。我市三个县(区)共******个乡镇(街道办)均设立了纪委(纪工委),并着力推进国家监察向乡镇延伸,各县(区)分片区设立派驻监察组,并向每个乡镇派出**-**名监察员,由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担任。人员配备方面,**区、**县乡镇按纪委书记**名、纪委副书记**名、纪委委员**名配备,**县乡镇按纪委书记**名、纪委副书记**名、纪委委员**名配备。全市乡镇纪委现配备纪委书记******名,空缺**名,其中专职纪委书记****名;纪委副书记******名,空缺**名;纪委委员******名,空缺****名,纪委委员均为兼职。队伍呈现男性占比大、学历普遍高、青壮派居多等特点。二是责任分工更明确,监督履责更到位。各乡镇结合实际,从纪委书记到委员都明确工作任务,严格落实“三转”,努力提升乡镇纪委工作质效。如,**区乡镇(街道办)纪委(纪工委)对参与议事协调结构进行清理规范,全面实现“瘦身”;**县纪委监委********年**月制发了促进乡镇纪委履责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实行分工备案制,并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三转”纳入每季度综合监督检查必查内容。三是教育培训更有力,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统筹安排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纳入市、县(区)纪委监委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计划,采取集中轮训、专题培训、业务培训、以案代训等方式进行。如,**县********年**月组织开展了为期**天的党性修养及业务培训,**月至**月每周五下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业务培训,实现了全员培训。**区分期分批抽调新任乡镇纪委书记或纪委副书记到省市区纪委监委顶岗学习、实战锻炼,使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归属感、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

(二)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健全。各县(区)纪委监委按照规范、管用、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着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是规范办案制度。在办案安全、“走读式”谈话管理等方面,多数乡镇纪委均已建立相应制度,始终把办案安全放在首位。**县纪委监委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作了《乡镇自办案件模板》。二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为加强乡镇纪委自身建设,制定了乡镇纪委工作议事制度、纪委工作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执行情况定期报告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大力推行乡镇纪委书记述责述廉制度。三是完善业务工作制度。完善信访举报、日常监督检查、业务指导、考核考评等方面的制度,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县纪委********年出台《乡镇纪委联系工作方案》,实行班子成员联系分片制度,********年制发《县纪委监委第一至五室监督职责及分工联系单位》,对乡镇纪委在责任制落实、监督检查、纪律审查等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指导,促进乡镇纪委履职到位。

(三)硬件设施经费保障不断优化。在建好队伍、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对乡镇纪委基础硬件设施建设进行升级打造。全市乡镇均制作了“中国共产党**县(区)**乡(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牌子,安装了办公门牌、去向告知牌和岗位公示牌等标识牌,统一牌匾。**县实现了所有乡镇纪委统一设置谈话室、信访接待室。全市乡镇纪委基本实现配备了一间专用纪检办公室、一台专用办公电脑和电话、一组专用纪检监察档案资料柜等,乡镇纪委办公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经费保障方面,**县****个乡镇中,除**个乡镇每年经费**万元外,其他乡镇每年经费均为**万元;**县全面落实纪检监察干部津补贴规定,按每人每月******元标准落实办案人员补贴,有效推动乡镇纪委发挥监督合力。

二、乡镇纪委建设任重道远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乡镇纪委建设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一些问题难以一蹴而就得到解决,需要我们花更的大力气去攻克。

(一)缺乏统一执行标准,各地建设推进发展不平衡。全市乡镇纪委在人员配备、硬件设施、制度规范等方面均作了大量努力,但各地发展侧重点不同,导致建设优劣差距较大,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现象,全市乡镇纪委建设总体呈现滞后状态。究其原因:一是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纪委建设,全市大多数乡镇有等待观望思想,不愿加大乡镇纪委建设力度,普遍认为要待到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具体方案出台之后,再结合实际深入推进乡镇纪委建设更为适宜。二是中、省纪委对各项业务流程虽有相关要求,但目前缺乏相对统一的梳理归纳,相关规定散落在各个零散文件中,特别是开展信访举报、纪律审查、监察调查等业务工作时,还没有一套切合乡镇实际的规范流程,直接影响了工作水平和质量。三是市、县(区)未制定出台推进乡镇纪委建设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建设的目标要求、工作重点、工作步骤、保障措施等不明确,成为影响全市乡镇纪委建设的关键因素。

(二)组织体系不够完善,“三转”落实不够到位。全市乡镇纪委虽基本配齐人员,但大多数乡镇纪委干部未能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这一主业,依然身兼数职,不能专职专用,造成对辖区范围内的违纪违规问题查处不及时、追究不到位,监督执纪问责停留在制度和文件上,而未落实到行动中。究其原因:现行体制明文规定,乡镇纪委在县(区)纪委监委和乡镇党委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人、财、物依附于乡镇党委,在这样的体制下,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纪检监察干部“不得不服从”,大多数纪委书记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兼职了组织、人事、宣传、目标考核、党建群团等工作。全市仅有****%的乡镇纪委书记实现了专职,兼职纪委书记用在纪检监察工作上的精力和时间参差不齐、难以保障。从纪委委员角度看,普遍存在兼职多、新手多、调动多的现象,全市乡镇纪委委员均为兼职,难以把工作重点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财政经费保障未专门化,硬件实力差距较大,工作保障不够充分。随着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的增加,纪检监察工作量增大,各方面保障的短板日渐凸显。全市乡镇纪委办公条件较差,部分乡镇纪委书记办公室未能完全独立,部分乡镇纪委未配备独立的信访接待室和谈话室。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乡镇纪委在接访或谈话的时候是将信访人、被谈话人带到纪委书记办公室进行,部分办公室楼层较高,且没有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单独卫生间、软包装修等,存在安全隐患和泄密风险。车辆保障方面,乡镇无办案车辆,很多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办案不得不“私车”公用,且产生的油费等相关费用又不能报销,存在办案用车由纪检监察干部自己“掏腰包”的现象。出差经费保障方面,虽能实报实销,但乡镇财力紧张时不易报销,由纪检监察干部长期垫支。究其原因:一是未建立纪检监察经费财政保障机制,乡镇纪委纪检监察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