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2019年,按照中央纪委全会部署要求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安排,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领导同志指导下,党风政风监督室会同有关单位开展“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题调研,全面梳理党的十九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的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力求精准推动纠治“四风”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定位,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自觉对标对表XX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向党中央呈报专题报告,印发《关于贯彻XX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工作意见》,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政治监督范畴,作为纠治“四风”首要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高政治站位,普遍从加强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的高度,深化巩固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果。
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自觉把“两个维护”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纲”和“魂”,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加强对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坚决查处不敬畏不在乎、行动少落实差、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为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重点整治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扎实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推动解决脱贫攻坚、教育医疗、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统计造假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查处力度,聚焦群众痛点难点焦点,坚决查处纠正漠视群众利益和诉求、为民办事庸懒散拖、冷硬横推等突出问题,加强督促督办、直查快办,对失职失责从严问责。
监督保障“基层减负年”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精神,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要求,在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做好减负工作的同时,督促加强对减负主体责任的监督,加大对困扰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查处力度,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中央纪委组织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一步增强问责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
在实践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穿于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案件审理全过程,在强化政治监督、落实“两个责任”、精准调查处置、做好“后半篇文章”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些可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二、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特点和表现
研情况看,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积极成效,但有的问题还十分顽固,有的问题虽然面上得到遏制,但又出现新动向、新表现。
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问题仍然存在,影响政策落实效果。一是重形式、轻实效。“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较为突出。有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流于形式、搞舆论造势,缺乏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二是脱离实际、不深不细。有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加消化、囫囵吞枣,对接落实时不考虑自身实际,配套跟进不及时,政策执行“不接地气”。三是急功近利、层层加码。少数地方不计成本、不顾长远地升格加码、提高标准,看似讲政治,实际上架空了中央政策要求。
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慵懒怠政惯性犹存,影响高质量发展。一是层层“甩锅”不作为。有的单位部门习惯于把问题往上推、把责任往下移,出了事把板子打向基层,把层层压实责任变成层层向下“甩锅”。有的职能部门片面强调“属地责任”,许多应该部门做的,或者部门与地方协调解决的问题,最后都推给地方。二是拍脑袋决策乱作为。有的领导干部日常学习欠账多,能力不足还不注重调查研究,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不切实际的工作却压着干。三是欺上瞒下假作为。有的干部习惯于报喜不报忧,讲成绩多、谈问题少,甚至编造假数字、假情况、假政绩欺骗上级。
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消极应付、态度冷漠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群众获得感。一是对群众诉求推脱不管。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把岗位职责上升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高度,对工作没有激情,对群众没有感情,对解决群众诉求没有耐心。二是为群众办事质效不高。有群众反映,现在门好进了,脸也好看了,但事情仍然难办,“管卡压”变成“推绕拖”。三是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基层反映,一些干部工作重“显绩”不重“潜绩”,对关键性事务和深层次问题避而不管。
在为基层减负方面,会议多、文件多、督查检查考核多的问题由明转暗,基层压力由有形变无形。一是在印发文件方面,有编号的红头文件有所减少,但以电话通知单、工作便函、群发微信短信、手机APP推送等代替下发文件的现象有所增多。二是在召开会议方面,正式备案通知的会议少了,但有的地方和部门套会、陪会现象多了,会议时间拖长、人员增加,质量效率未见提高。三是在督查检查考核方面,有的地方和部门借“调研、座谈、观摩”之名的督导检查并没有明显减少,形式留痕、评价单一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四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容忽视,有的地方和单位把手机APP、微信等作为工作管理的延伸,上边动动手指,下边就要快速响应,基层干部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心理压力较大。
三、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深层次原因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禁而不绝,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影响整治效果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思想根源问题远未根除。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得不牢。有的党员干部没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为迎合领导要求,不惜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二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有的党员干部对上唯唯诺诺,对下颐指气使。有的耍官威、摆架子,好大喜功,搞家长制、一言堂。三是个人利益至上。有的领导干部信奉自私自利的个人利己主义,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正视问题、刀刃向内的政治自觉尚有差距。一是政治意识不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站位不高,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没有从政治高度认清现实危害,没有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劲头,满足于一般性部署、泛泛地抓。二是把自己摆进去的意识不强。有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跳出自身谈整治,习惯性地向下压责任,只要求下级查摆整改,自己的问题谁都说不得、碰不得。三是为基层排忧解难意识不强。有的地方和部门指导基层工作只列不可为、不教怎么为,只挑毛病、不做激励。有的上级部门抓工作以问责开路,片面地用问责情况评判业务成效。
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一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有的党员干部能力素质跟不上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只得以形式主义掩盖能力缺失。二是领导方式陈旧、创新办法不多。有的工作中有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一提工作就是开会、发文、检查,在工作创新上玩概念包装,看着花样翻新、热热闹闹,实际上换汤不换药。三是工作不深入、浅尝辄止。有的地方抓整治工作浮光掠影,许多措施是表面的、浅层的、大水漫灌式的,没有真正从职能职责、利益格局、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解决。
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仍然有短板弱项。一是考核评价有偏差。有的考核指挥棒走偏,指标体系设置繁杂、目标模糊,标准主观、方法粗放,让基层无所适从。有的考核中一票否决事项过多,一刀切、一锅煮问题突出。二是正向激励不到位。基层反映,现在干部感受最多的是检查多、要求多,相对来讲激励办法不够、措施不实,容错纠错制度落实起来还有难度。三是基层权责不匹配。一些工作任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