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1-03-29 34

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1年2月4日在XX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的风险挑战,全省法院坚持以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XX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法院新收案件217.6万件,结案221.2万件,其中省法院新收案件2.5万件,结案2.4万件,办案质效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聚焦“六稳”“六保”工作,服务保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司法必须担当。全省法院坚决贯彻XX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安排,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及时出台服务保障疫情防控的10项措施,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十大典型案例,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对哄抬物价、造谣传谣、制假售假的93名被告人,依法予以惩处,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对拒不配合防疫检查、殴打防疫人员、妨害传染病防治的44名被告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法治力量保护负重前行的“最美逆行者”。全员做好防疫工作,组织2.2万名干警深入社区参与防控,在抗疫一线彰显政治担当。

统筹疫情防控与审判执行工作。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司法理念和办案模式。全省法院健全完善“一网通办”的诉讼服务体系,便利当事人远程网上立案、调解、参与诉讼、领取案款等,克服疫情对审判执行工作带来的严重不利影响。网上立案208.2万件,20%的立案登记在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完成,实现了由原来大厅叫号排队立案向足不出户在线立案的转变。完成电子送达430.4万次,送达用时由原来平均15天转变为一键送达,网上委托鉴定5.3万件,鉴定周期同比缩短30天,长期制约审判效率的送达、鉴定两大难题得到明显缓解。网上发放执行款449.2亿元,网上开庭审理案件7.3万件,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依法妥善化解涉疫情纠纷。疫情无情法有情,全省法院大力倡导“同舟共济抗疫情,互谅互让解纠纷”,依法引导当事人协商和解、共渡难关,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法治氛围。48.1万件民商事案件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占一审结案总数的49.4%。制定建设工程、房屋租赁、劳动争议等裁判指引,积极回应疫情期间合同履行、违约责任等法律问题,妥善审理金融借款、房屋买卖、物业服务等纠纷,审结相关案件23.8万件,同比上升18.7%,准确适用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原则,引导市场主体在法治轨道上解决纷争。威海鸿宇医疗器械公司处于破产阶段,鉴于疫情形势日趋严重,2020年1月27日,威海经济开发区法院紧急许可该公司恢复生产,口罩日产能从2.4万件增至10万件,既顺利完成省级应急物资紧急调拨任务,又使7家关联企业合并重整成功。

二、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法治XX

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三年攻坚任务。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决贯彻依法从严方针,2018年以来审结一审涉黑案件177件2159人、涉恶案件1107件6865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525人。综合运用判处财产刑、追缴、没收违法所得等手段,判处财产刑44.2亿元,已执行到位33.6亿元,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依法严惩公职人员涉黑涉恶犯罪,审结相关案件44件83人,斩断黑恶势力的利益链条。深入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向有关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移交涉案线索1171条,提出司法建议1072条。对横行一方海域的张大伟等26人、王雷等33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渔业生产清障。对长期把持基层政权、欺压残害百姓的唐金文等29人、张宸等37人、韩邦峰等43人,依法判处刑罚,为基层选举正风。对非法采沙、肆意破坏资源环境的张波等25人,依法予以惩处,为生态保护助力。依法审结朱德秋等62人特大网络“套路贷”案、刘少荣等19人“套路搬”案、颜君等13人“黑物业”案,为公共安全护航。法治之下,不容黑恶。经过三年攻坚,依法惩处了一批作恶多端的“村霸”“海霸”“路霸”“菜霸”,为各行各业公平竞争消除毒瘤,社会风气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严惩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犯罪,坚定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审结一审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案件3236件,同比下降24.3%,充分发挥刑罚震慑作用,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依法惩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审结李文国生产销售注水猪肉、吴守虎生产销售假药等案件560件,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依法惩处醉酒驾驶、交通肇事犯罪,审结相关案件3.3万件,判处罪犯3.4万人,保障人民群众“出行中的安全”。依法惩处“校园贷”、校园欺凌等犯罪,严惩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斩断伸向校园的黑手。制定非法集资、贷款诈骗等类案指引,审结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4004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帮助百姓守好“钱袋子”。马啸天等11名被告人高息揽储,涉案金额14.8亿元,受害人1600余人。法院以集资诈骗罪,依法判处主犯马啸天无期徒刑,判处其他罪犯八年六个月至五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保障了受害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决惩治贪腐犯罪。保持“打虎”“拍蝇”高压态势,审结一审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597件776人。依法审结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茂才、恒丰银行原董事长姜喜运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充分彰显了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坚强决心。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审结一审行贿、介绍贿赂案件42件63人。

积极推进法治XX建设。妥善化解行政争议,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7万件,审查行政非诉案件2.1万件,依法支持“放管服”改革,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妥善审理城建拆迁、土地资源等案件8990件,依法保障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鲁南高铁等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审前和解案件4973件,和解撤诉率30.5%,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支持行政机关做好依法应诉工作,全省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4%,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枣庄、聊城、滨州等市达到100%。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工作,坚持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全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196次,发布各类案例968个,让鲜活案例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围绕涉疫情纠纷、涉黑涉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进行全媒体直播,对重大敏感案事件及时发布信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对邓业昌涉疫情妨害公务案进行全媒体直播,60余家媒体进行报道,总阅读量2.8亿余人(次),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全省法院文书公开数量居全国法院第1位,省法院司法透明度指数居全国高院第2位,“XX高法”官方微博、微信影响力居全国法院前3位。

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九大改革攻坚行动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制定审判执行全环节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12项措施,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妥善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案件23.3万件,准确认定借款合同的效力及利息,打击高利放贷行为,防控金融风险、维护交易安全。青岛法院审结海尔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纠纷3.7万件,为当事人挽回损失1.3亿元。全省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审结破产案件1875件,盘活土地资源5.7万亩,化解不良资产1582亿元,妥善安置职工6.5万人。实行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简易快速审理的案件平均用时缩短至100天左右,最短34天。淄博、东营等法院推进个人破产制度试点,探索完善破产制度。对涉96家省属困难企业等案件快立快审,依法促进“僵尸企业”出清。邹平市法院依法审结西王集团破产案,疫情期间仅用时55天,成功化解了100亿债券违约风险,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持续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坚持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不论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一视同仁、依法保护,审结涉企业一审民商事案件50.6万件,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对涉嫌骗取贷款、合同诈骗犯罪的3名企业家依法宣告无罪,再审改判和发回重审涉企业民事案件804件,让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投资、专心经营。树立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依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统一定罪量刑标准,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审结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71件。加强对高新技术和前沿领域技术的保护,依法制裁侵害专利权、假冒商标、攀附知名企业商誉等行为,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万件。省法院审结涉“腾讯”商标权纠纷案,依法支持2000万的赔偿请求,体现了制裁恶意侵权、加大司法保护的鲜明导向。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判赔数额50万元以上的案件966件,让创新者心无旁骛,让侵权者付出代价。

大力服务保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在长岛、文登、东平等地设立巡回法庭102处,审结一审环境资源刑事案件885件、民事案件1.2万件、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38件。出台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黄河三角洲等地设立巡回法庭9处,与沿黄其他8个省区高院签署协作框架协议,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服务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20条措施,审结一审涉外商事案件1170件、海事案件2131件,为“一带一路”、上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依法行使海事司法管辖权,审理扣押外轮案件19件,境外当事人主动申请我国法院管辖。利比里亚籍“狮子”轮案,涉及6个国家和地区,7家境外当事人申请青岛海事法院扣押该轮,标的额2000万美元。在船东弃船的情况下,法院经多方沟通协调,妥善安置并顺利遣返21名外籍船员,成功拍卖该轮船,溢价率19.7%,得到了各方一致好评,实现了多方共赢。

积极开展查封土地和海域使用权专项清理。为更好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双招双引”工作,全省法院对涉及查封土地和海域使用权的4751起案件进行了专项清理。通过司法处置、协商和解等方式,释放土地资源4.9万亩、海域使用权3888公顷,使59个重点项目得以加速推进,415家被执行企业达成和解,为企业实现债权62.8亿元,依法释放生产要素,为推进改革攻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烟台中院依法查封了国恒公司21.9亩土地,该宗土地在查封前,因欠缴出让金等原因闲置多年,法院先后5次沟通协调,促成土地使用权成功拍卖,既兑现了申请执行人的所有债权,又将土地资源彻底盘活。

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强化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的无缝衔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推广德州法院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平度市法院参与“无讼村庄(社区)”建设、淄博市周村区法院“微法庭”等做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56个基层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下降,源头治理效应日益显现。东营中院通过诉前调解,妥善化解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涉案金额1.1亿元。该案从网上提交诉状到完成司法确认用时7天,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推进诉讼服务“一站式”集约集成,加强多元解纷、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法治宣传“六大功能”分区建设,让老百姓办理诉讼服务事项“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不断推出适老诉讼服务举措,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帮助立案,避免老年人因技术原因无法立案。

切实保障民生福祉。群众利益无小事,全省法院审结一审民事案件98.8万件,其中涉及就业、医疗、养老、育幼等各类民生案件14.5万件,依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妥善审结房地产、建设工程等案件6.9万件,促进交易流转、及时化解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审结农村土地承包、股份合作、乡村环境整治等案件1.1万件,为农民工追讨欠薪83.2亿元,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审结相关案件90件,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圆桌审判,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626件,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家庭教育、回访帮教等延伸工作,帮助失足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制定全省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同命不同价”的问题。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2.7万件,调解撤诉率55.6%,加大反家暴力度,及时签发人身保护令,促进和谐家庭建设。积极稳妥审理新类型劳动争议纠纷,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审结国家赔偿案件395件,决定赔偿1613.3万元,保障赔偿请求人合法权益。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发放司法救助金4708万元,帮助涉诉困难群众摆脱困境。发扬革命老区好传统好经验,用心用情用法做好涉军维权工作,畅通绿色通道,审结相关案件865件,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坚持从诉前、立案、审判、执行等全流程、各环节解决执行难,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