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政法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暨教育整顿专题党课讲稿:重温忠诚之热血 牢记赶考之清醒 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锻造过硬铁军
2021-04-12 50

同志们下午好:

政法教育整顿工作结合党史学习,从动员部署会到现在,我们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教育整顿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即将结束。今天,根据中央、市委、区委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以及我院工作安排,我给大家讲一堂专题党课。党课后,还有一场考试,这场考试我也要参加,里面可能就有一会儿要讲到的内容。

在讲到今天我们院的工作之前,我想先从历史讲起。因为,有这么一句话,观今宜鉴远,无远不成今。饮水思源,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我们先回头去看,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知道背后承载的历史意义。

党史学习教育,其实包括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同时,作为检察院干警,我们也要学习检史。我们首先要了解党史和其他四史之间的关系。这四史通过党的领导和执政而形成与发展,并与党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彼此不可分割的关系,体现了党的执政为民的先进性与人民历史主体性的统一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

现在,我手边有两本书。一本《中国共产党简史》,还有一本很厚的《人民检察史》。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堂党课,我们能分享的内容太有限了。而且,在座的各位同志上学时历史肯定学得都不错,应该还有不少是历史爱好者,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也没放下。在建党100周年、检察90周年到来之际,和大家重新回顾党史检史,是希望能借助这么一个机会,重温忠诚之热血,牢记赶考之清醒,锻造过硬之铁军。

第一章:自我革命和群众路线—教育整顿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主线

关于党史,今天结合教育整顿工作,我主要想从两个主题切入。一个是党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纯洁性,另一个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践行群众路线的人民性。在坚持党的领导、与党性相统一的基础上,这两点可以说是我们这次教育整顿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主线。我们党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道路,或许可以在毛泽东和黄炎培的一次谈话中找到答案。

1945年7月,他们在延安讨论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课题,这在历史上被称为“窑洞对”。“窑洞对”之时,党的七大刚胜利闭幕。这时候,我们党已经有120多万党员、领导着120余万人民军队,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已经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主导因素。黄炎培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给出了明确而肯定的回答。他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通过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实践中要跳出这个周期律,一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二是要坚持不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脉相承至今,就是XX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共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XX指出,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这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今天,我们政法系统教育整顿,也是以党的自我革命为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的。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党一直都在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自身问题。比如,1922年第一部党章中,就专门对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1926年颁布了第一个反贪腐文件;1927年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沿用至今;1929年古田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特别是我们党内的历次整风活动以及现在的历次主题教育活动,都体现了我们党勇于面对自身问题、敢于动真碰硬的决心和精神。

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创举,是第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开创了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先河。它使我们党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整风过程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先后3次部署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首要任务都是推进政法队伍建设,确保政法队伍忠诚纯洁可靠。1953年,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司法人员从旧社会留用、成分不纯问题,中央开展了司法改革运动。1982年,针对“文革”结束后政法机关百废待兴的局面,党中央作出“扩大、充实、整顿和推进政法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1998年,针对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影响下一些政法干警理想信念动摇、特权思想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政法队伍集中教育整顿。现在,我们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可以说是新时代政法战线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

群众路线也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史”。红军剪下半床棉被送百姓,这样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运用于司法审判工作,逐步探索人民司法群众路线。60年代,浙江诸暨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并发展至今,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XX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新时代的政法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没有变。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就要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实践载体,落实群众路线,把政法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区委书记讲专题党课时举了几个例子,讲到在办案时如何平衡法理和情理。前几天,我们的检察官正好办了这么一个案子,有个70岁退休老人,盗窃超市商品,来院办理取保手续。检察官在讯问的时候,准确把握起诉裁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老人实际情况,要求老人及时向超市退还商品价款,争取轻缓处理,在妥善处理案件的同时,也没有生硬对待,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检察官的温度和情怀,也看到了惩前毖后、教育挽救的可能。关于超市自助购盗窃等案件,我们院注重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的司法理念,广泛发挥检察智慧,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针对新的犯罪形式和社会现象,大家都能更加用心去对待,主动向前一步,在专业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在“检察为民办实事”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通过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进一步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践行好群众路线。

第二章:检察队伍的红色基因—教育整顿的鲜明底色

90年的检察史,因为很多同志没有系统了解过,所以我想从几个阶段带大家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找到我们的人民检察传承发展的基因密码。

第一个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检察。从1931年到1949年,人民检察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诞生,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的人民检察。这个阶段,人民检察历经“三落三起”,1978年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检察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我们先回到90年前的江西瑞金。图里这个门,就是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第一处单独办公场所—杨氏宗厅的正门,被称为“人民检察第一门”。何叔衡、项英、董必武、刘少奇先后在这里办公,毛泽东同志也曾来过这里指导大要案工作。

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也是人民司法、人民检察制度的摇篮。1931年,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作为中央苏维埃政权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建立,人民检察从这里起航。检察队伍植根于红都瑞金,有着鲜明红色基因。

检察先辈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苏区检察工作,为保障苏维埃法律政策统一正确实施,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苏区检察史虽然短暂,但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法治建设的伟大尝试,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和人民检察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灿烂辉煌的一页。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检察历经风雨,薪火相传。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检察机关把镇压汉奸反动派和保护人民权利作为中心任务,保卫抗日民主政权;在夺取全国政权的解放战争时期,检察机关维护解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除此之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检察,在制度探索方面,也为新中国检察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例如,晋冀鲁豫边区检察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判决实行监督的权力;山东省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各级检察委员会,是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开端,是民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