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按照县委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创我县“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刚才,XX同志宣读了表彰通报,XX县长全面总结了成绩并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都讲得很具体,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清醒认识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继续加压增责
“三农”工作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从建党初期的依靠工农,到建国之后的发展农业,再到现如今的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无不体现了我们百年大党的“三农”情结。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更是把“三农”工作提到了极高的位置,作为应变保稳的基础支撑、民族复兴的奠路基石。3月份、4月份,省委、市委也相继召开会议,对农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三个事关”,增强紧迫性。
(一)做好“三农”工作,是事关“两个大局”的重要“政治任务”
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向全党发出了在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对“三农”工作认识高不高,对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到不到位,对乡村振兴抓得实不实,检验的是政治判断力,体现的是政治领悟力,考验的是政治执行力。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看待“三农”问题,深入学习贯彻XX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共识,增强行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三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二)做好“三农”工作,是事关“群众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
中中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XXX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县,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全县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品牌影响力还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结构不优,效益不高;传统农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科技化含量、市场占有和抗风险能力偏低;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公共文化、交通路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有提升但仍相对薄弱,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乡村治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必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短板,把农业发展好,把农村建设好,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三)做好“三农”工作,是事关“XXX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动员已经发起,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随着农业的经济价值更加凸显,粮食生产这张王牌将越擦越亮;随着乡村的生态价值更加凸显,秀美乡村这笔绿色财富将越来越宝贵;随着人力资源价值更加凸显,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三农”的市场价值更加凸显,乡村这个回旋空间将越来越广。目前,我们已经具备区位、品牌、特色农业等比较优势,要充分认识“三农”领域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紧紧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勇担使命、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二、准确把握接下来“三农”工作的重点要点,开创全新局面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聚焦“有效衔接”,提升“稳度”。全县上下要深刻把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围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目标,做到“三不”:政策不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兜底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和帮扶机制,围绕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加强对“两类户”动态监测和低收入人群走访,持续精准施策,保持政策延续。队伍不散。加强对新任镇、村干部的政策业务培训,常态化落实帮扶责任,继续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增收、扶贫扶志以及易地搬迁后续保障等工作。力度不减。巩固好脱贫攻坚取得的不易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返贫、新致贫这条底线,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二是聚焦“农业发展”,提升“效度”。扛牢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保护耕地,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同时,全面落实省“四优四化”(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要求,优化农业结构,做好优良品种推广,发挥好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科技支撑,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制,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油料生产先进县”荣誉。推进产业增效。要以三个特色种养产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加快实施“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工程,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不断优化种养结构,提质增效,强化带动,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持续加强全链条支持,深化“三链同构”,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推动全县中药材、食用菌、西瓜、红薯、优质稻米、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由精细种养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产业效益。促进三产融合。立足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融合发展,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种养大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坚持绿色生产。坚定不移走绿色兴农之路,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清洁农业,推进秸秆、废弃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防治农膜、农药等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三是聚焦“精神文化”,提升“热度”。乡村振兴既要“塑型”又要“铸魂”。要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移风易俗。积极倡导新方式、新理念、新思想,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以健全、完善良好村规明约为切入点,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从根子上铲除陈风陋习,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强化思想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将核心价值观念融入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同时,借助“党史学习教育”契机,深入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传播正能量,营造好氛围,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推动乡村社会转型升级;深入文明创建。要巩固和扩大我们的“省级文明县”荣誉,以城镇为中心,向乡镇扩,向农村展,借助“星级户”、“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广泛树立榜样,让文明之风吹进每一家、每一户,让“讲文明、树新风”成为群众茶余饭后、闲谈话聊的主题,让“学文明、懂文明、讲文明”成为农村社会的精神导向,为乡村振兴提供“软保障”。
四是聚焦“生态振兴”,提升“靓度”。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硬性要求。各镇(街道)要充分借助“全县人居环境观摩”、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契机,继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动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打造独有的“XXX印象”。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强化人防、物防和技防,实施清洁能源利用专项行动,治理农村燃煤污染、扬尘污染、秸秆焚烧,改善空气质量,重塑美丽“天蓝”。加强“四水同治”,严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采砂综合治理,严格乡村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防治地下水超采,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回归清澈“水碧”。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XXX,加快推进生态廊道绿化、平原绿化、优质经济林建设等十大工程,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实现广沃“土净”。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三清一改”、“四美乡村”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针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典型引路、多元投入、群众主体、系统治理”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建管并重,开展整治提升,建设遍地“村美”。让乡村振兴不仅有富裕的“里子”,健全的“形体”,文明的“内涵”,更有靓丽的“面子”。
五是聚焦“农村改革”,提升“深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围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巩固提升改革成果。进一步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确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制定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推进“互联网+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同时,加强涉农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切实通过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实现“职责明确,机制健全”。
六是聚焦“基础建设”,提升“力度”。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一体化”上持续发力,增强乡村社会的综合服务功能,让乡村真正成为“宜居”之所。优化规划布局。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符合农民发展意愿、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提升设施基础。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推动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电、气、物流、通信等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现代乡村。推动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工程落地实施,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5G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作业、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应用,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开展智慧农(牧、渔)场、智慧农机建设。
七是聚焦“乡村治理”,提升“温度”。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强化组织建设。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改进作风、增强党性、提升本领,增强农村党组织作战能力;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