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我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期,中央、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会议,对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防汛抗旱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年的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我市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安全度汛的压力非常大。
一是从气象形势看,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偏多,根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汛期,全市降雨量较常年偏多2至5成,局地强降雨、短时强对流等极端天气过程多发频发,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从基础设施看,不能有任何懈怠心态。近年来,全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逐步完善,但受历史欠账多等问题制约,防洪减灾工程病险薄弱环节较多。
三是从现实工作看,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近年来,我市没有发生大涝大灾,干部群众存在松懈思想。防汛抗旱应急指挥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应急指挥平台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防汛抗旱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做过、不可错过,从早从紧从实做好“防、抗、救”各项工作。
二、坚持精准施策,坚决打好防汛抗旱硬仗
要聚焦超标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和城市防洪排涝重点工作,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坚决打好这场硬仗。
(一)全面细致做好汛前安全排查。防汛排查是确保防汛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持续开展不间断的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找短板、查隐患、促整改。要建立隐患整改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严格落实责任人、时间点,坚决把各类隐患消除在汛前。要加强对人口密集区、产业聚集区、涝洼区域、河道沟渠、水库及危旧房屋、棚户区、校舍和公共场所安全状况的排查,严格落实低洼易涝地区、地下商场、地下车库、涵洞等防洪排涝措施,加快清理清除影响防汛各类隐患,确保有责任人、有制度、有方案、有预案、有预报预警设备。我市是粮食主产区,要做好麦收夏种工作,抢收抢种,确保夏粮丰产更要丰收,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更要保障好粮食安全。
(二)加快涉水工程建设进度。要把水利工程改建作为重点,一方面起到抗旱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防汛的功能。对在建的涉水工程或防洪安全有影响的各类工程,都要严格落实在建工程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度汛措施,保证工程安全度汛。特别是要加快消除运行工程病险,防止带病入汛,造成隐患。对汛前必须完成的重点水利工程,要排倒工期,加快进度,发挥作用。
(三)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细化实化防汛工作预案,注重科学实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明确部门责任,细化工作流程,形成行动有力、衔接有序、高效协同的运行调度工作体系。按照“专群结合、人岗相宜” 要求,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建立健全市县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二是加强应急队伍演练,搞好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确保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三是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健全防汛物资储备机制,强化物资储备调运,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四)健全完善汛情预报预警工作。我市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十年九旱、旱涝交替、旱涝急转,多年平均降水量X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X%,呈现春旱、夏涝、秋冬又旱的气候特点。要提高预报预警协同度,监测点要实现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要整合,气象、水文水利、应急等部门单位要建立会商机制,实行信息共享,强化综合研判,要加强省市县三级衔接,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科学调度境内水利工程,及时调洪错峰、分洪泄水。要提升预报预警覆盖度,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及时提醒广大群众有效避灾避险,确保做到全覆盖、无盲区。
(五)统筹做好抗旱工作。我市水资源极其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X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的X%,全省的X%。客水依赖程度高,全市正常年份需水X亿方,当地可利用量仅X亿方,所以既要防汛,更要抗旱。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墒情,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准确分析研判形势,提前谋划抗旱措施。要加快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引水、蓄水、补水、调水能力,合理使用黄河水,全力保障供水安全。要严格按照省里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部署,科学合理编制安排好工程建设,立足效益最大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三、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落实责任,把责任落实到人员、落实到工程,真正做到责任明确、事有人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完善体制机制。参照省防指做法,进一步修订完善工作组织、推进、落实体制机制。防汛抗旱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应急部门牵头,水利、气象等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作战。各县市区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从快从严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各部门要强化“管行业必须管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