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党课讲稿:从苏东坡的人格魅力谈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2022-06-26 111

七一党课讲稿:从苏东坡的人格魅力谈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七一即将来临之际,按照县委统一安排,每个县领导要给分管部门的同志们讲一次党课,进行一次廉政谈话。今天把县委办、县委政研室、档案馆、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招商投资中心和党建联系村相关同志请来,用这种方式一起庆祝党的生日,感觉很有意义。这既是一次党课,也是一次廉政谈话,更是对历史名人的追溯和品味。这次党课的主题是:从苏东坡的人格魅力谈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在5千年灿若星河的中国文学史和古代文库里,苏东坡这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至今仍时时令我们回味无、津津乐道。习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论述中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正是苏东坡,《XX用典》一书收录了他引用苏东坡典故的地方达7次(引用《论语》11次,《礼记》6次,《孟子》4次,《荀子》3次)。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苏东坡作品21篇。市委书记xxx先后三次登上xx讲坛,讲述《人间绝版苏东坡》《千年黄州》《东坡逸事说遗爱》。我们讲,学习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一个人。那么,苏东坡到底有着怎么样的人生经历呢?

苏东坡(103718-1101824日,终年64岁),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东坡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苏老泉,擅长策论,母亲程氏亲授以书,可以说是书香门第。苏轼的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宋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东坡与幼子苏辙。宋嘉祐元年(1056年),苏东坡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不满二十岁的苏东坡、苏辙,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东坡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苏东坡的《刑赏忠厚之至论》鼓励大施仁政,多赏少罚、重赏轻罚,就是儒家的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思想,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把他的文章贬为第二。

苏东坡的仕途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历程:

一起: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东坡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东坡苏辙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四年(1059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东坡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第一、第二等要求太高,形同虚设),为百年第一。苏东坡的第一个职务陕西凤翔府判官(从八品),干了将近3年。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国家图书馆)。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下派杭州做通判(相当于今天副市长),做了两年零9个月。然后到密州任太守(1074年),时年38岁。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可以看出,苏东坡步入仕途后,逐步被提拔重用。

一落: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东坡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东坡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东坡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728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东坡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押解途上,苏东坡与长子苏迈约定,如有不测,则单送鱼至牢中。苏迈严格遵守约定一个多月,恰逢粮尽,于是去找人想办法,嘱托一个亲戚代送饭时忘记与父亲苏东坡的约定相告,亲戚送饭时送来了腌鱼,苏东坡见状大惊,以为罪将不赦,遂写下二诗与苏辙诀别: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读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这两首诗措辞极为悲惨,说他一家十口全赖弟弟照顾,自己的孤魂野鬼独卧荒山听雨泣风号,他表示愿与苏辙世世为手足。在诗里他又细心地表示以前皇恩浩荡,蒙受已多,无法感激图报,实在惭愧。还说这次别无可怨,只是自己之过。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东坡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东坡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东坡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东坡。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苏东坡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xx)团练副使。幸亏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二起: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宋哲宗即位,高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祐更化。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东坡也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朝廷。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

二落: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四年(1089年)7月至元祐六年(1091)年2月,出任杭州太守17个月。

三起:六年(1091年),苏东坡又被召回朝,当了7个月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

三落: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18岁的宋哲宗亲政。这时,哲宗心理已经有些扭曲,太后摄政时,他基本是个局外人,大事小事与他无关,他很郁闷,一旦亲政,变本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祐党人。他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不到一个月又把他贬到遥远的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东坡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贬谪至此,就再无处可贬了。

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东坡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苏东坡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8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64岁。

这就是苏东坡三起三落的曲折而传奇的一生。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王国维评苏东坡: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那么,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魅力到底在哪里?今天,我就从苏东坡的人格魅力谈起,希望给在座的党员干部一些启迪与思考。

一、品味苏东坡,就要积极涵养博学广识、如饥似渴的治学之道

苏东坡,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他打通文、史、哲界限,诗、词、歌、赋、书、画,众体皆善。可以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融会贯通、一通百通。作为文人和官吏的典范,他的文艺修养和精神境界都达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他才华横溢,举世无双。其诗为宋诗最杰出代表,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东坡对词的贡献是历史性的。继柳永之后,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晚唐以来被视为小道的词,在他那里自成一家,从柔情走向豪情,词的内容得到扩大、意境得到开拓,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并立,使得词的文学地位大大提高。其文集北宋散文之大成,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赤壁赋》《后赤壁赋》,所以《宋史》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评价。其书法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fú、蔡襄)之首,开创尚意书风。气韵,可以说是他的书法最大特点。他的《黄州寒食帖》(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一,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二)。其画开创中国文人画之先河,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苏东坡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画得一手好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便是胸有成竹的来源。苏东坡传世的画作《潇湘竹石图》(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枯木怪石图》抗战时期流入日本,20181126日晚,《枯木怪石图》以4.636亿港元的价格重归中国。苏东坡还通晓医药学,后人把他这方面的论著和沈括的医药书合在一起出版,称为《苏沈良方》。他在农业、水利、军事、音乐、园林、烹饪、养生等领域亦颇有建树,以其天才全能和杰出贡献而享千古第一文人之誉。2000年,法国《世界报》在评选10012000年世界级杰出人物活动中,共评出了12位杰出人物,称为千年英雄,苏东坡是唯一一位入选的中国人。苏东坡的全面我们望尘莫及,但在座各位同志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做有才华的多面手。

他敏而好学,坚韧不拔。年少时的苏东坡便非常刻苦好学。在父亲苏洵和业师的教诲之下,他博览群书,学识广进。但是,他因才华横溢而慢慢骄傲起来,自负之情,溢于言表。一天,他饮酒赋诗,觉得意犹未尽,来了写字的兴趣,于是龙飞凤舞一般写了一副对联,将之贴在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没多久,这副对联招来了一位老翁前来观看。他手拿一本小册子,登门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书一看,只见异样篆体,竟然一字不识。他不觉羞愧难当,连忙拜服在地。送走老翁后,苏东坡立即在门联上各加两字,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此激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警示自己学无止境、天外有天。苏东坡晚年时曾对弟子王古说:我每读一部经典,都是从头抄到尾。苏东坡被贬官黄州时,朋友朱载上去看他。朱载上在客厅等了很久,苏东坡才出来。我刚才在做每天的功课,没发觉你来了。朱载上问:每天的功课是什么?苏东坡回答:抄《汉书》。朱载上惊问:您还用得着抄书吗?苏东坡回答: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开始一段事抄三个字,后来一段事抄两个字,现在一段事抄一个字。朱载上说:把您抄的书给我看看好吗?苏东坡立即取出一册抄书给他。朱载上双眉紧皱,一点也看不明白。苏东坡说:请您说一个字。朱载上就随便挑了一个字,苏东坡立马背出数百字,无一差错。苏东坡不仅有旷世奇才,而且知错能改。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廉州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原来王安石的诗句是有根据的,由于自己没有调查研究,把正确的诗句改错了,惭愧得很。俗话说人不学要落后,刀不磨要生锈。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做谦虚谨慎、知错就改的贤达之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以学习明志、以学习提能、以学习养德。

他敢为人先,富有情趣。苏东坡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文学上,还表现在生活中。苏东坡是一个十足的吃货,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zhuàn)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苏东坡被贬黄州时,身价没落,贱如泥的猪肉已经算是恩赐。他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东坡肉,写过一篇轰动一时的《猪肉颂》: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时它自美。他还将烹饪方法传授给当地百姓。除此之外,还有东坡鱼、东坡饼、东坡羹等著名菜肴,苏东坡不仅研究美食,他还酿酒、学茶艺。晚年在儋州,他还研究生蚝的吃法,专门写了一首《食蚝》: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在一封写给苏过的信中,苏东坡叮嘱其幼子叔党不要让士大夫知道其食蚝之事,担心众大夫为品鲜蚝美味争着要求贬谪南来。所谓思路一变天地宽,苏东坡的经历启示我们,面对困境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敢为人先,这样才能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品味苏东坡,就要积极涵养初心不改、一心为民的勤政之德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原生色,也是他们为政为文的主旋律。苏东坡一生秉持家国情怀和民本情结,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恪守民胞物与的政治理念和为民请命的政治操守,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在其职,谋其事;任其职,尽其责

他宦海浮沉,初心不改。苏东坡为官四十载,仕途三起三落,颠沛流离,但他穷达如一,始终坚守直言敢谏、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政治操守。早在科考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中,他就提出了安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君子长者之道也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