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谈谈我国的新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这十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这十年,我们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一、XX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是核心内容。
(一)新粮食安全观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并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第一大任务。会议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们国家的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麦、高粱、大豆、土豆等,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并称三大主粮,土豆也在近年成为第四大主粮。口粮主要包括小麦和稻谷,二者统称为两大口粮。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了95%,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此外,会议还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二)XX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摘编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XX《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入XX2012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其中,有关粮食安全的内容主要有: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2013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间XX重要讲话中有关内容的节录。XX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是2013年11月28日XX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的一部分。XX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一件根本性的大事。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2013年12月10日XX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XX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是2013年12月12日XX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XX指出,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土地,农业现代化要保证土地数量和质量。要结合实际,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序进行探索。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2013年12月23日XX的讲话。XX指出,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2014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XX文稿中有关内容的节录。XX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压实责任,出现问题要及时问责、终身问责。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2014年12月9日XX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XX指出,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和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红灯”约束,很可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12月14日XX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XX指出,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农业供给政策,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清产核资,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是2020年2月24日XX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的指示。XX指出,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2020年10月29日XX在中共XX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XX指出,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要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是2020年12月16日XX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XX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是2020年12月28日XX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XX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是2021年12月XX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讲话的要点。XX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2022年3月6日XX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讲话的一部分。XX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从XX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中,我们要把握住变与不变。其中,变体现了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与此同时,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程度、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不变的就是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正如XX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成就
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向“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第一,人均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均粮食占有量209公斤,1996年为414公斤,2021年达到483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第二,单产显著提高。2010年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2021年达到5808公斤,也就是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达到387公斤每亩。
第三,总产量连上新台阶。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5亿吨,2012年超过6亿吨。2021年达到6.83亿吨,连续7年超过6.5亿吨,口粮储备长期保持在70%以上;保持耕地面积19.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达17.64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亿亩左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和全程机械化,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二)谷物供应基本自给
第一,实现谷物基本自给。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近几年,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三)食物供应体系不断健全
第一,仓储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仓容规模进一步增加,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安全储粮能力持续增强,总体达到了世界较先进水平。
第二,物流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全国粮食物流总量达到4.8亿吨,其中跨省物流量2.3亿吨。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全部打通,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格局基本形成,粮食物流效率稳步提升。
第三,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逐步健全。政府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在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10-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应急储备、加工和配送体系基本形成。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加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0亿亩。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大力普及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了0.56,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2%、40.6%,农膜回收利用率超过80%,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7%、76%,绿色生产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旋律。
(五)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第一,膳食品种丰富多样。现在,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牛奶、蔬菜和水果的人均占有量较10年前大幅增加。居民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动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粮食食物消费增加,食物更加多样,饮食更加健康。
第二,营养水平不断改善。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2172千卡,蛋白质65克,脂肪80克,碳水化合物301克。城乡居民膳食能量得到充足供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下降,脂肪供能比上升,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
2020年,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至7%以下,低体重率降至5%以下,均已实现2020年国家规划目标。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8.7%,6-17岁儿童青少年贫血率为6.1%,孕妇贫血率为13.6%,与2015年相比均有显著下降。
(六)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有效解决
我国高度重视消除饥饿和贫困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消除饥饿和贫困的成功道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卓著。按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到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一)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第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管控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300多万公顷。
第二,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第三,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6000万公顷,大豆、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近1500万公顷。加强建设东北稻谷、玉米、大豆优势产业带,形成黄淮海平原小麦、专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规模生产优势区;打造长江经济带双季稻和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核心区;提高西北优质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生产规模和质量;重点发展西南稻谷、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种植;扩大东南和华南优质双季稻和马铃薯产量规模。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
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在粮食主产区、核心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刚性制约因素叠加的国情粮情下,通过集聚整合资源要素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举措。
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粮食主产区具有生产粮食产品和生产生态产品的双重功能。加大对基层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和奖补力度,同时贯彻谁吃粮谁拿钱,谁调粮,谁补偿的原则,调动基层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保安全的积极性,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改革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合理确定稻谷、小麦口粮最低收购价,增加有效粮食托市收购主体,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提升粮食市场化收购比例。提高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功能和效率,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制机制,全面构筑粮食从生产到流通的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
拉长粮食产业经济链条,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示范企业、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
第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规划建设一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
(二)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
第一,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粮食生产不仅是解决粮食需求问题,更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相继取消牧业税、生猪屠宰税和农林特产税,特别是在2006年全面取消了在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逐步调整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通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措施,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完善生产经营方式。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亿万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逐步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国家庭农场近6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17.3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7万个,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三)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第一,积极构建多元市场主体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粮食企业跨区域整合,打造骨干粮食企业集团。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
第二,健全完善粮食交易体系。搭建了规范统一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形成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中心,省(区、市)粮食交易平台为支撑的国家粮食交易体系。全国粮食商流、物流市场达到500多家。粮食期货交易品种涵盖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四)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从不同层面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引领农业现代化、粮食产业以及食物营养的发展方向,多维度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五)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第一,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有效供给,促进居民膳食多元化。顺应饲料用粮需求快速增长趋势,积极发展饲料加工和转化,推动畜禽养殖发展,满足居民对肉蛋奶等的营养需求。
第二,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立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建立与完善由6个国家级、32个省级、305个市级和96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制定发布“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促进粮油产品提质升级,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
第一,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建立,成功培育出数万个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新组合,实现了5-6次大规模更新换代,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单产达到每公顷近18.1吨,刷新了世界纪录。加快优质专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以及高淀粉、高蛋白、高油玉米等绿色优质品种选育,推动粮食生产从高产向优质高产并重转变。
第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10年前大幅提升。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超过40%,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
第三,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攻克了一系列粮食储藏保鲜保质、虫霉防治和减损降耗关键技术难题,系统性解决了中国“北粮南运”散粮集装箱运输成套应用技术难题。
(七)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政府承担首要责任,省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2014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明确各省级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机制,明确由国家相关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考核工作,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意识普遍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四、2022年国家粮食安全最新政策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两项任务。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第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