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主生活会起草指南,六方面问题具体写法
2023-01-11 179

目录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一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二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三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四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五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六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一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今天,与各位文友一同探讨2022年民主生活会第一方面问题的起草技巧。我们通过对第一方面问题的剖析,最终留下了两个关键词:两个确立、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政治“三力”合为一体)。

那么,文友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这个问题之中,还有其他五个方面问题之中,我们摘取出关键词后,剩余的文字(关键词)怎么办?

其实,上级让我们查摆问题,不是让我们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去对照检查,而是要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一方面,方向性就是我们必须要把握一个方面问题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另一方面,就是在对这15个关键词从不同站位、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找问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要求我们,精准把握这个关键词的内涵的外延,不能随意扩大或偏向;优先考虑这个问题之中的其他关键词提供的角度, 也就是在对这个关键词进行对照检查时,应该把其他关键词融入其中,这样才能符合对照检查要求。

我们举一个例子,如第一方面问题:

带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个问题里面,我们确定出了“两个确立”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作为关键词。但是,不意味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这些关键词就“置之不理”了,相反,我们要尽量的朝着靠近这些关键词的角度去规划行文思路,这些词语的位置或出现在问题部分,或出现在原因部分,或出现在整改措施部分,或是多次出现,这样才能实现针对性这一目标。

这个起草原则,在其他五个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

一、两个确立

这是本次6个方面问题15个关键词中,最难查摆的一个。一方面,这个关键词的政治性太强。如是其他关键词,你查摆问题语义的大小,语言的浓淡,语

气的轻重,都无伤大雅,在语句斟酌上也不用那么“谨小慎微”,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大了一些,自然就好写一些。但这个关键词,你在问题的立意、角度、行文等方面,都必须“大有考究”,不然就容易犯文字上的政治错误。

因此,这一点问题的查摆上,新手文友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必须要与领导反复进行沟通,确保万无一失。

那有的文友会说,“两个确立”不查摆是否可以。我想是应该不行。一是被写入了修正案,形势需要。二是这是当前最大的任务,政治需要。三是作为领导干部,这也是理论需要。

那么,应该如何起草呢?这里给各位文友提供几个思路。

一是从“认知”入手。就是一些文友在学习上,往往注重“两个确立”的字面的本身,而忽略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的形势,需要“两个确立”掌舵领航,需要科学理论指引方向。

二是从“联系”入手。“两个确立”是一个整体的,虽然在表述上分成了两个方面,但我们在查摆问题的时候,绝对不能人为将其分成两个方面。比如单独谈核心,或单独谈新思想,都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前者本身就限定了你没有办法查摆;后者又在第二个方面形成了专题,因此,就要从相互的联系入手。

三是从“落实”入手。这角度是比较好写的,因为“两个确立”具有真理性和实践性。不仅体现在言行中,而且要落实在工作中;不仅要将融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之中,而且要贯穿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之中。角度比较多,语言选择上也是可大可小。

四是从“下级”入手。这个“技巧”在一些比较难查摆的问题上,可谓是屡试不爽。因为一些不够重视,不够到位等方面问题,都可以让下级来承担, 关键的是,这个下级的范围还比较广,可以是下级的班子,也可以是下级的班子成员,最起码,对于自己以及本级领导班子来说,还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的。

下面关于“两个确立”的26条问题素材,形成查摆材料。

1.在科学认知和把握“两个确立”上有差距。未能完全从“两个确立”是引领党和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应对风险挑战的政治法宝,是应对国内、国际复杂局势和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这两个高度上科学认知和宏观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有时把学习和体悟的重点聚焦在文字和思想认识层面上,没有全面地将“两个确立”放到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与根本要求的大形势下进行把握和考量,对于风险挑战越严峻,使命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领导核心掌舵领航,越需要科学理论指引方向的重要意义体悟不够深刻,使自己在把“两个确立”内化为政治信仰、自觉追求、行动纲领时,没有实现“快人一拍” 和“事半功倍”。

2.在全面系统认识和把握“两个确立”内涵上有不足。没有从总体上、整体上、制度上深刻认识和具体把握“两个确立”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内在一致的紧密联系,往往习惯先重点对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学习研究、领悟践行,主观上认为这样可以更容易学深悟透,但却忽略了“两个确立”内涵的丰富性和逻辑的严密性。由于缺乏学习贯彻的科学性,自己对“两个确立”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理解和把握得不够充分、全面和深刻,在学习成效和实践效果上,未能达到高水准和高质量。

3.在践行“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上有差距。在把握“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时,往往注重将其体现在自身的言行之中,做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的表率。但在如何把握好“两个确立”思想理论的抽象性和实际行动的实践性上, 缺少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于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之中,贯穿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全过程之中,方法还不够多, 措施还不够实,结合得还不够好,政治态度与实际行动未能达到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4.在对“两个确立”的理论宣传上有差距。对基层和分管干部的理论宣传不够系统、全面、深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到了灌输式地理论宣讲上,主观上认为这样接受效果会更好,没有将“两个确立”及其决定性意义根植于建党、兴党、强党的光辉历史和壮阔征程中去准备、去宣讲,使个别党员干部知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党的领导核心与科学理论指导之间关系,没有真正形成广泛共识与共同行动,使“两个确立”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根本政治保证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二、政治“三力”

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这个方面还是比较好写的,可选的角度比较多,可以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相统一。也就是说,不用项“两个确立”那样,谈那么多的大理论知识,可以加入一些细节性的问题。

我们先看看政治“三力”都是什么。

政治领悟力是用政治思维政治视野观察和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对政治的理解、领会与感悟。

政治判断力主要指各级领导干部在面对问题、开展工作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评估情况、预测趋势的能力和水平。

政治执行力是全面领会政治意图、落实政治要求、达成政治目标、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发展的能力。

在整理政治“三力”素材的时候,是分别按照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这三个方面整理的,在查摆的时候,各位文友也可以根据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问题查摆。但这种查摆方式,会导致查摆问题的角度太窄,只能基于这一个方面,不能涉及其他两个方面;而“三力”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说到一个,可能会带出另一个,因此,在行文上可能会“掣肘”较多。

因此,不建议这么分。那么,如何进行逻辑分类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二政治能力不足。三是未能将政治能力转为业务能力。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角度,整理的46条素材。

1.政治站位不够高。有时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缺少思想认识上的格局和高度,对党所关心的、党所强调的,对定国安邦的重大原则、重大立场、重大利益,缺少密切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不善于从大局、长远、战略上抓形势,看问题,没能时时处处事事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政治自觉上还存在短板。个别分管干部干部政治站位低、政治视野窄,政治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不强,不能对本区域本部门出现的重大矛盾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加以正确判断,不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以致一些工作后续处置陷入被动。

2.政治能力不够强。缺少认清和把握世界、国家以及地方发展形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主观上认为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就是讲政治了。因此,在如何增强自身政治能力方面谋划不够多,也不够积极主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和本领提升不快,在“把握大势”“防范政治风险”的政治大背景下,缺少“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见微知著的政治能力,对于一些业务工作问题,也是由于缺少政治能力,而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弄不清蕴藏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有利与不利因素,未能准确预判到政治风险所在和走势,不善于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制定和调整工作策略,以及整合各方力量化解政治风险,使一些工作没有服务好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学用结合不够好。对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分析研判不够及时和全面,不善于用政治眼光科学观察、正确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未能全面把握当前形势对工作的前瞻性和战略性要求,找准结合点,融入业务工作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践行“政治三力”的成效没有完全转化成为推进工作的思想动力和高效方法。特别是在政治执行力上 ,未能把共同的战略目标有效地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员干部政治上的积极认识、主体自觉和责任担当的“势能”,没有完全转化成推进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动能”。

“两个维护”素材

为了便于各位掌握素材使用的方法和技巧,这里我选择了前10条素材作为例子,进行了加工,各位可以揣摩一下。当然,还需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

1.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之际,党的二十大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创立过程和重要性写入“总纲”部分, 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的建设基本要求”部分,这是将“两个确立”制度化、法规化的体现,为“两个确立” 提供党内根本大法保障和基本遵循。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能仅停留在思想认识层面,还要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加以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将其作为全党的最高行动指南和制度要求自觉践行。(素材原稿)

1.看问题比较窄,未能从制度化、法规化的高度去学习和践行“两个确立” 。一些同志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仅停留在思想认识层面,在将其作为全党的最高行动指南和制度要求自觉践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问题整理稿)

2.新时代10年的历史性成就和伟大变革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 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也充分印证了“两个确立” 的真理性、实践性。(素材原稿)

2.有些同志仅从字面和思想层次学习“两个维护”,没有从新时代10年的历史性成就和伟大变革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的实践成果,以及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的强大动力方面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未能全面系统地把握“两个确立”的真理性和实践性。(问题整理稿)

3.“两个确立”是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根本政治保证。(素材原稿)

3.有些同志在学用结合上做得不够好,没有把“两个确立”落实到实际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两个确立”根本政治保证作用发挥不够好。(问题整理稿)

4.“两个确立”是引领党和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应对风险挑战的政治法宝, 是应对国内、国际复杂局势和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素材原稿)

4.有些同志没有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是引领党和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应对风险挑战的政治法宝,是应对国内、国际复杂局势和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问题整理稿)

5.全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织激 荡中能够始终保持政治稳定、持重笃行。(素材原稿)

5.有些同志没有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的交织激荡中能够始终保持政治稳定、持重笃行,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两个确立”掌舵领航,指引方向。(问题整理稿)

6.“两个确立”塑造了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品格,使党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昂扬精神和奋斗姿态中自信自强、踔厉奋进。(素材原稿)

6.有些同志对“两个确立”的理解和认知往往停留在制度化、法规化方面,却忽略了其蕴含的精神品格。(问题整理稿)

7.“两个确立”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必须全面贯彻的重大实践要求。(素材原稿)

7.有些同志对于“两个确立”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大政治原则和重大实践要求,缺少全面系统的认知,未能将其融入到党务工作、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问题整理稿)

8.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严峻,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坚强核心掌舵领航,越需要科学理论指引方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迫切要求全党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这个最基本的政治遵循落到实处。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素材原稿)

8.一些同志对于“两个确定”的决定性意义体悟不够深刻,没有意识到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严峻,越是任务艰巨的道理,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坚强核心掌舵领航,没有科学理论指引方向,那么,我们的团结局面就可能被打破,我们伟大事业也就不可能成功。(问题整理稿)

9.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到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素材原稿)

9.一些同志认为“两个确立”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因此,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将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力量,有机地融入到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问题整理稿)

10.“两个确立”是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两个确立” 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政治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理论自信。(素材原稿)

10.一些同志没有结合马克思主义来学习和把握“两个确定”,对于“两个确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政治原则理解不够透彻,对于“两个确定”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体会不够明显,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理论自信学思践行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问题整理稿)

11.切实增强捍卫“两个确立”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12.坚持把“两个确立”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 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的工作实效上。

13.坚决把“两个确立”体现到实际行动中,努力在实际行动上见真章、求实效。把“两个确立”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以只争朝夕的豪迈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以实干实绩彰显捍卫“两个确立”的效果。

14.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坚定捍卫者、忠实践行者。

15.我们必须从总体上、整体上、制度上深刻认识和具体把握“两个确立” 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内在一致的紧密联系。

16.必须从总体上、整体上、制度上深刻认识和具体把握“两个确立”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在认识上不片面、把握上不走样、实践中不偏向。

17.用心体悟“两个确立”的丰富内涵及其决定性意义。

18.政治态度与实际行动要一致,思想认识与遵循制度要契合,理论与实践要结合,知与行要统一。

19.不仅要将自觉维护“两个确立”体现在言行中,而且要将自觉维护“ 两个确立”落实在工作中;不仅要将自觉维护“两个确立”融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之中,而且要将自觉维护“两个确立”贯穿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之中。

20.要在工作中对那种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团结一致的错误言行坚决反对,在实践中对那种违背科学思想理论及其蕴含的科学方法论的不良现象敢于亮剑,在学习和研究中对那种不能正确对待党的领导核心与科学理论指导之间关系的片面认识加以纠正。

21.把对“两个确立”及其决定性意义的正确把握和深刻领悟,植根于建党、兴党、强党的光辉历史和壮阔征程,融入于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与根本要求。

22.使自觉维护“两个确立”成为社会弘扬的主旋律和昂扬的正能量,成为广大共产党员和社会成员的广泛共识与共同行动。

23.把“两个确立”内化为政治信仰、自觉追求、行动纲领。

24.“两个确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展现了百年大党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决定着伟大斗争的胜利、伟大工程的命运、伟大事业的发展和伟大梦想的进程。

25.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风险挑战越严峻,使命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领导核心掌舵领航,越需要科学理论指引方向。

26.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作为自己的履职之要、立身之本和干事创业之基。

政治“三力”素材

1.党员干部中,有的不善于从政治和大局上观察分析问题。有的政治意识淡漠,政治敏锐性不强,对“两个大局”是我们谋划工作基本出发点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缺乏战略眼光和辩证思维;有的对新发展阶段的定位、内涵和要求认识不足,对“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认识不足;还有的从政治上判断和把握新形势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到位。

2.党员干部中,有的对“国之大者”心中无数。有的对党中央在关心什么 、强调什么,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不是很清楚,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要求不深不细,重形式轻实效。个别党员干部没有清醒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要责任,政绩观错位,思想麻痹、作风漂浮,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3.党员干部中,有的缺乏斗争意识和斗争精神。有的斗争意识不强,不敢动真碰硬,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不敢啃“硬骨头”,一心想当“太平官”“老好人”;有的不善斗争,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弄不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弄不清蕴藏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有利与不利因素,不善于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制定和调整斗争策略,不善于总结把握斗争的规律和方法。

4.党员干部中,有的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有的不善于领悟党中央的精神,照本宣科、本本主义,不善于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甚至自行其是;有的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消极应付或选择性执行。

5.党员干部中,有的能力水平不高。有的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员干部要增强的“八项本领”、提高的“七种能力”还存在差距和短板;有的思维固化,习惯于按老办法、老套路办事,遇到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就束手无策。有的一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就慌神,关键时刻就想着打“退堂鼓”;有的在吃劲岗位上顶不住。

6.党员干部中,有的缺乏责任担当精神。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工作懈怠、怕苦畏难、敷衍塞责, 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了也不动;有的空喊口号,习惯于当“二传手”,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愿担责。

7.政治上不够清醒。有的“看得不够清”,政治站位低、政治视野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意识不强。有的“把得不够准”,政治意识不强, 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有的“站得不够稳”,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摇摆,在形形色色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 甚至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8.政治自觉尚未形成。政治能力不足,有的“学得不够深”,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存在“偏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存在“温差”,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作出的决策部署存在“落差”。有的“悟得不够透”,不能自觉从新思想中找思路、找方法、找答案,不具备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基本功。有的“跟得不够紧”,学习明显滞后, 做“应景文章”,搞形式主义,学用脱节。

9.政治实践缺乏担当。有的“对得不够严”,缺乏与中央精神、上级要求对标对表的主动性积极性严肃性,不能从战略全局、政治大局想问题。有的“落得不够实”,表态调门高、行动落实差,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从部门利益、个人好恶出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做得不够好”,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态度不端正,定力不够、韧劲不足、耐力不好,遇到困难和问题绕着走,求稳怕乱、不敢创新。

10.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首先从政治上看,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

11.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12.把握政治大局主要体现在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提高政治判断力首先就要做到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对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治久安,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有政治敏锐性、洞察力。

13.认清并把握世界、国家以及地方发展形势是提高政治判断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14.提高政治判断力,要求领导干部不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和本领,努力从错综复杂矛盾关系中探寻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15.“把握大势”“防范政治风险”要求领导干部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发展规律,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走向,并能够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准确预判到政治风险所在和走势,善于整合各方力量以化解政治风险。

16.“把握全局”“驾驭政治局面”要求领导干部能够立足全局,善于用联系和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并能够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站在党和国家的角度推行工作,维护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7.“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是指领导干部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18.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解决思想认识上的格局和高度问题,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学会从党中央的高度思考问题、理解政策,坚持从大局看问题、从长远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时刻关注党所关心的、党所强调的,对定国安邦的重大原则、重大立场、重大利益了然于胸、心明眼亮。

19.正确研判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准确把握新时代新阶段的新任务,充分领悟党中央的政策精神和政策要求,并以强大的政治执行力把共同的战略目标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最终实现既定目标。

20.提高政治领悟力要以融会贯通为根本方法。政治领悟力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研判政治问题的方式和深度。能否深刻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是衡量政治领悟力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21.政治领悟力是用政治思维政治视野观察和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对政治的理解、领会与感悟,反映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的积极认识、主体自觉和责任担当。

22.政治领悟力是要聚焦党的理论学深悟透、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决策部署了然于胸、职责定位驾轻就熟。围绕提高政治领悟力,解决政治领悟不深、不透、不佳的问题。

23.国资国企提高政治判断力,要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这一定位,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24.要见微知著明大势、发现苗头判趋势、透过现象看本质。牢牢把握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这一新使命,深刻认识到国资国企工作一件件、一桩桩都关系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方方面面。在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上始终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将旗帜鲜明讲政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5.提高政治判断力,要“见事早”。坚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立足新发展格局,把谋事和谋势统一起来,因应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要善于察势观势,具备灵敏的预见能力和迅速的谋划能力,综合考虑发展机遇、优势和条件,聚焦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科技自立自强展现新作为、国有经济布局实现新优化、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推动国资国企工作取得新成效。

26.推动国资国企当好创新驱动生力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技术研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新机制上下功夫,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国资国企打造一流企业,对标一流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7.对国资国企而言,就是要用政治眼光科学观察、正确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全面把握当前形势对国资国企事业的要求,从事物不断变化中掌握内在发展规律,增强科学把握国资国企形势的能力,在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上始终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将旗帜鲜明讲政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28.清醒明辨是非,从政治上把握国资国企工作的根本定位。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始终坚持从政治上领会党中央精神,深刻认识国资国企肩负的责任使命,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国资国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自觉从大局上明确国资国企工作的方向和定位,从全局上谋划和推进工作,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在国资国企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做到头脑清醒、眼睛明亮。

29.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出发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工作举措、推进重点任务。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建立“看齐对标”制度,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中找方法、找思路,作为制定每一份文件、出台每一项措施的根本遵循,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建立“检验成效”制度,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和工作台账,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回头看”,逐一对标、逐一督查,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国资国企落地见效。

30.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有机整体,必须统筹推进,三者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各有侧重、互为依托,统一于讲政治、提高政治能力的具体实践中。

31.政治判断力是前提,决定的是方向“正还是偏”,重在明辨是非,检验的是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政治领悟力是关键,决定的是理解“深还是浅”,重在学深悟透,检验的是党员干部是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着党员干部研判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党员干部的见识、境界和胸襟。政治执行力是根本,决定的是行动“实还是虚”,重在身体力行,检验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过程中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没有见之于行动的执行力, 判断力、领悟力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没有担当尽责的政治执行力,讲政治、顾大局就成了空中楼阁。

32.把提高“政治三力”的要求细化为具体措施,找准结合点,融入业务工作各方面,在落实重大任务和推动业务工作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提高“政治三力”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党管干部、选贤任能,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深入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情况,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33.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紧密结合不同行业和党员干部特点加以落实。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领导干部、一般干部、青年干部等不同群体,其本质要求是一致的,既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也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群策群力、身体力行,有效带动本系统本领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上率下,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级,分头部署,防止“千人一面”“上下一般粗”。坚持以机关带系统,积极延伸工作触角,拓展工作纵深。对系统内基层单位的创新做法认真总结、吸收采纳、加以推广,形成上下联动、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生动局面。

3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跳出历史周期循环,取得成功,就必须始终坚持自我革命,锻炼党员干部“政治三力”,提高政治能力。其中尤为关键的是要善于从政治层面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政治层面上培育“慧眼”,就必须从政治能力提升方面入手,从而不断提高“政治三力”,最终可以实现党的自我革命的坚持。没有“政治三力”,就无法从根本上真正提升政治能力,甚至无法有力支持党的自我革命的实现。

35.要善于从一般性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

36.有些风险是当时不可预知的,有些风险刚发生时不易被察觉,有些风险开始时显示出的问题与政治安全无关,有些风险凸显的问题涉及多个领域: 这都有赖于第一时间去发现和识别。只有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才能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做到“未卜先知”,透过现象看本质, 举一反三。摸清了风险来源和可能发生的领域等特点,就能第一时间识别和有效应对,确保政治安全。

37.个别干部政治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不强,不能对本区域本部门出现的重大矛盾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加以正确判断,以致后续处置工作被动。

38.个别领导者对风险本身及其发展趋势不熟知,加上相关工作经验缺失; 个别领导者对职责定位模糊,对政治大局和人民立场认识不彻底,导致有些风险涉及范围变大,波及领域变多,危害程度变重,造成的损失变大,处置和化解起来变得更难,不能从整体上优化相关资源配置,针对要害和关键环节,为处置风险提供物质保证;不能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做好风险处置的配合工作和应急保障,防止二次、多次风险的发生和风险的叠加或恶化。

39.党员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校正自己的站位,打好政治主动战,多想“无我”,放下“小我”,始终善于从党和人民需要的角度去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切实把好政治判断的脉搏。特别是要不断提高“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以见事早、行动快的政治敏锐性,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抓落实、促发展。

40.政治判断力强不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具备审时度势的眼光、思维和能力。特别是在变化莫测的形势面前,对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等能够看准厘清、把握要害、趋利避害,始终站在时代潮头,紧跟时代、弄潮时代。

41.政治判断力主要指各级领导干部在面对问题、开展工作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评估情况、预测趋势的能力和水平。

42.政治领悟力,就是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基层领导干部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必须坚持党中央关于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坚持党和国家重大原则、重大立场和重大利益;就需要看得清辨得明大势、大局和大事。

43.极少数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抓什么、怎么抓缺乏深刻认识和思考,开展工作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44.没有正确处理好政治和业务关系,在讲政治上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温差、落差、偏差,特别是对破解“两张皮”缺乏实招硬招。

45.提高“政治三力”考核评价缺乏“硬杠杠”,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尽快从顶层设计上出台相应的制度规定。

46.丰富的实践性。讲政治是具体的,提升“政治三力”不是“空洞口号” 或“虚化概念”,而是重大的政治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最终都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二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今天,与各位文友一同探讨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二方面问题起草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方面问题:带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我们来分析一下上面这段文字。

这段的核心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我们应该怎么样把握呢?或者说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和角度进行问题查摆呢?

为了能够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全文解析。

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好、运用好;立场观点方法;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大家看一下这段文字表述,都是以并列性词语方式为主的,而且最终的落脚点都落在了行动上。

因此,我们在查摆这个方面问题的时候,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个是新, 一个是行。

一是不要单独的查摆学习、思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以往年度已经查摆了多次,而且也不太符合这次的查摆要求,要找新的角度;二是要以怎样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在工作之中为主。

建议:

一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的形成、发展历程来把握上查摆问题。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光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坚持”深入诠释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在查摆中,可以围绕学习研究的系统性、连贯性不够等方面进行查摆。

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是政治理论,也是治国理政的方法论,要落实到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之中。

三是要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我们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活学活用,切实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水平。

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多个层次多个方面都形成了原创性的理论贡献,领会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要深入领会这些创新。

六是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角度查摆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这六个方面具有互通互联性,可以进行整合。也就是可以将2个方面捏成一个问题。

1.对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不够系统。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往将重点放在了“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具体内容上,主观上认为只要把这些关键性的内容学深悟透,就可以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因此,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用心体悟其中的具体内容上,如:“十个明确”的具体所指是什么?“十四个坚持”科学内涵是什么?“十三个方面成就”到底包含什么内容?但很少能够沉下心来,对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性的思考研究,特别是面对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的重大理论创新时,由于之前对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没有研深悟透,使自己缺少统筹兼顾、科学把握的理论底蕴和政治能力,不能及时有效地理解、把握和消化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对照中央和文件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讲,自己在学用结合上存在虚化弱化现象,未能达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高标准要求。

2.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往从党的创新理论这个层面去感悟、理解和消化多一些,更注重其政治性;没有结合其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质,将其放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学习揣摩蕴含其中的治国理政的方法论。如:现在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适用于以往的一些执政理论和领导观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面对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治国理政考验和重大执政命题时,时常感觉力不从心,就是因为自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得不够深入,仅仅将其作为思想政治上的纲领性和方向性的“明灯”,而没有从中积极领悟和践行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和策略方法,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时,没有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方面,不够科学有效,作用也未能充分彰显。

3.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能力有待提高。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统筹谋划不够,转化效率不高,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履行核心职能不够到位。虽然在学习践行的过程中,始终提醒自己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但由于没有科学地处理好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之间的关系,在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仍然存在老旧的思维定势,面对一些当前工作中的前进方向、基本原则、战略部署、策略方法,不能做到推陈出新,游刃有余,“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能力优势还没有加速形成。如:当前经济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头等多重困难,自己在统筹谋划和推进工作时,有时面对当前决策和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思路不够清晰,不能科学取舍、果断决策,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自身思维和能力的瓶颈的能力亟待提高。

4.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的理论贡献不够深。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存在薄弱环节,针对性不够,往往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但对其中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形成的原创性的理论贡献,没有进行专题性的学习研究,对于这些首创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创新性治国理政的理论学说,思考、认识得不够深刻。例如: 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等创新理论,自己在学习研究时,就没有单独进行深入探索,对这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创新性理论,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没有及时把握历史方位和实践基础发生的深刻变化,思想和行为有时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 导致自己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相对滞后。

5.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精神力量不够紧实。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往往注重用其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将其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理论力量,但在理解、把握和践行“两个结合”上,还存在合力不够、效能不高等问题。例如:虽然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也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但如何将其转化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方面,缺少理论支撑和实践验证。通过日常的宣传贯彻,自己分管的一些同志并没有完全领悟到这一思想独有的精神气质,在领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上内生动力不足,没有达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实践要求。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素材

1.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来把握。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

4.“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什么?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这“六个坚持”是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高度凝练概括。

6.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光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坚持” 深入诠释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7.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8.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实践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前途光明但任重道远。

9.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10.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1.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12.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信仰信念、深厚人民情怀、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不断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13.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根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14.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切实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水平,更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15.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坚持”,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深刻揭示了这一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认真领会“六个坚持”,从而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6.“六个坚持”每一条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功能,不能机械地把这六条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分类。这个排序逻辑既具有实践基础,也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逻辑,而不是用原理的体系去硬套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发展。

17.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理论观照现实指导实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18.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两个结合”,指明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不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还构成了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理论向度与实践向度上的贯通契合,价值向度与结果向度上的显著一致。

19.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

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同时也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多个层次多个方面都形成了原创性的理论贡献,领会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要深入领会这些创新。例如,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促进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22.当前,从外部讲,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随着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全球政治经济动荡不安。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美国和西方以“修昔底德陷阱”的固有思维,不断制造的围堵、切割、打压、挑衅政策下,充满着风高浪急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面对着世所罕见的风险挑战;而从内部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内经济也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外部冲击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碰头等多重困难。

23.全面贯彻这一思想成果,学习其中包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全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基本原则、战略部署、策略方法更加明确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三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今天,与各位文友一同探讨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三方面问题起草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方面问题:带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夯实党执政的根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只有部分省份有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查摆要求)

这个方面的查摆问题的关键词为:民主集中制、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意识形态。

一、先看民主集中制

这个方面的问题,近几年没有专题进行过查摆,今年为什么又把这一点单独提出来了呢?这实际上,是与本次民主生活会的大主题有关系,那就是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而“团结奋斗”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主题词,坚持好民主集中制,无疑可以更好地实现团结奋斗这一目标。

那么,我们回忆一下,以前查摆这个方面问题,都是从什么角度呢?看看下面这些问题是不是很熟悉?

请示报告制度坚持得不够好,面对有些紧急工作情况,存在边做边报或先做后报的情况;末位发言制坚持得不够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用得还不够有力有效,在决策时,涉及到自己分管工作的就主动表态,不涉及的就随大流, 等等。

但这些,已经失去了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了,原因是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已经查摆多次,成为了陈腔滥调。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根据其5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查摆。

一是民主集中制的决策质量。包括征求干部职工和群众意见,落实程序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民主集中制的执行质量。包括经常分析和考核评估、督查督办、党内政治监督、辅助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民主素养与专业涵养。包括领导干部对民主集中制的模糊认识、教育培训、时代新内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民主集中制落实不够广泛。民主决策不够科学和广泛,有时未能充分动党员员、吸引干部群众,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到征求意见的各个环节上,导致有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决策行动没有发挥出最大功效。在决策中,对于如何辩证把握“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 的有机统一,思考和践行比较少,有时为了提高决策效率,存在“以票决策” 的简单化倾向。比如:个别同志没有全面的理解和消化民主决策的内容,在发表意见时,一些观点不够全面客观。但有时为了提高决策效率,忽视了决策的质量,没有耐心转化不够妥当的否定意见,有理有据地引导改变这些有失偏颇的观点,在党委决策得到班子成员由内而外认同、坚决全面执行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落实党委事务公开实施办法不够严格,没有做到能公开的全部公开, 对于一些棘手、烫手的决策问题,因为怕麻烦,担心捅娄子,没有及时让敏感问题“脱敏”,让热点问题“曝光”,未能最大限度提高民主参与度,距离实现民主集中效力“最大化”“最优化”和“常态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    民主集中制原则树得还不够牢。对一些基层单位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教育引导不够到位,一些基层单位议事决策程序红线意识不够强,在干部调整使用、大项工程建设、物资器材采购等敏感事务上,有时为了方便, 会根据情况合并或简化程序,没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界定和落实各方职权不够科学合理,例如: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是议事原则,但一些基层单位党组,把握不住两者之间的边界, 决策形式有时具有随意性,导致职能交叉,决策效能不高。决策中对于集体决策原则坚持得不够好,比如,鼓励委员积极发言的手段和方式不够多,委员在参与重大事项时,有时不能主动建言献策,决策缺少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委的最佳决策。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偏差,如:有的基层党委委员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存在“个人主义”,有时觉得自己的分管工作具有专业性,信不过集体的智慧,在决策涉及自己分管的业务工作时,把分管的工作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听不进别人意见,容不得别人“打扰”;有的党委委员存在决策不尽心问题,在集体决策时,瞻前顾后患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有时对正确的东西不坚持,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反对,怕很少发表意见,使党内民主流于形式。

3.对民主集中制抓的得不够紧实。对党委议事内容和权责范围量化细化 的还不够到位,虽然制定了表彰奖励、选拔任用、议财理财等规范,但没有及时将 “重”细化分解,将“大”量化分档,在如何减少弹性空间,增加刚性要求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弱项,议事决策针对性、操作性、规范性还存在虚化弱化现象。未能根据新时代、新形势和新要求,对各项民主集中制的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如,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议事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分工报备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把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具体、细致地落实到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之中,导致一些决策在贯彻执行中变了形走了样。

4.    对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监督检查不够科学有效。对下级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往往只注重宏观指导,担心监督过多,会影响下级党组织的自主决策权,因此,在深入了解下级党组织践行民主集中制情况方面,用力不足,有所放松,未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使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置,使民主集中制这件公司组织高效运转、治理效能提升的有力武器,没有发挥出更大的功效。监督检查统筹谋划不够,巡视巡察、党委定期督查、党建专项检查各自为战,没有重点,合力不足,对所管辖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常态化督查也存在虚化弱化现象, 也缺乏经常分析和考核评估,以致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和采取组织措施不够有力有效。

5.    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素养与专业涵养稍显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在提升民主素养与专业涵养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没有认识到,提升民主集中制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的上升过程的,有时面对自己不能全面理解和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时,缺乏应有的耐心,持续用力不足,导致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相对滞后。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存在短板,如:在教育培训中, 很少讲民主集中制作为一项专题进行培训,领导干部不能通过教育培训而厚植民主素养,把对民主集中制的抽象认知转变为具体实践,使一些领导干部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要坚持这一制度存在着模糊认识。

二、再看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抓基层党建工作,最重要的是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主要是为了解决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这个方面主要强调基层党建,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查摆的:不能按时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缴纳党费主动性不足,等等。但今年这个范围扩大了, 也就不能按照这个标准来查摆问题了。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摆。

一是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三是构建大党建格局,发挥党建最大功效。四是提升重要领域党建水平,如农村党建、非公党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等。

1.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程度不够高。一些领导同志对党支部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清其战斗堡垒的重要作用,不乐于、不善于抓党支部,如: 在研究安排工作时,对所在党支部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制订计划、部署任务、研究事项、总结盘点等工作,没有完全做到同步研究、一体推进。对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不够深入,作为领导干部,在指导和参与党支部创新建设, 引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没有把企业党组织相关要求和内容,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也没有从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打造亮点,认为这样稳扎稳打出成效太慢,把关注点过多放在了如何完善指标体系和创新资料形式上,未能始终坚持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统筹推进,使党支部建设后续动能不够强劲, 沟通桥梁、参谋助手、思想探针的重要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2.    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一些部门和领域抓基层党建不得要领、不得其法,党建工作中存在“空转”现象,在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等方面发力不够均衡,导致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组织力凝聚力弱化。一些党务工作者对新时期基层党建的内涵和外延、方向和重点,理解和把握得不够精准,导致指导基层抓党建认识不清、能力不足、措施不实,指挥棒务虚走空。一些领导同志和支部书记上党课, 准备不够积极认真,授课内容单一,不善于教育引导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从历史方位看问题、从职责定位找方向。如,仅仅围绕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中的一个方面准备授课内容,不能让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搞清楚、弄明白,应该发挥好什么样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引领政治保障作用发挥不充分。

3.    各领域、各部门党建融合发展相对滞后。统筹协调党建融合发展用力不足,在打破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体制、隶属、级别束缚和壁垒方面,一些瓶颈问题亟待突破;没有建立起经常性的联动协同机制,各党组织之间互联共享、互通共融、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还需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不够紧密和频繁,虽然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但兼职委员制并不十分完善,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后作用也未充分彰显,党建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空白点”。

三、再看意识形态

我在2022年民主生活会起草指南的综合起草指南文章里就说过,将意识形态放到这个部分是不够的恰当的,应该放到第五方面,也就是斗争精神那个方面,更为恰当一些。因此,如果上级方案上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将查摆意识形态方面问题,融入到第五个方面之中。

意识形态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了。不知道各位文友是否还记得这样的表述:对一些“小道消息”不够敏感,对一些“内涵段子”不够抵制,对一些错误言行没有坚决驳斥,等等。但这些已经是“过去式”了,不要在围绕这些“小点”去查摆了,免得被领导批评思想没有深度。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从什么方面查摆呢?这里给各位文友提供一些思路。 一是意识形态的制度建设。二是对意识形态的考核。三是意识形态的应对。四是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五是意识形态的工作合力。六是意识形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    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长效”与“常效”结合不够好。对于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很少进行专题分析研判,只注重用制度建设来解决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没有将眼光放长远,在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方面持续用力不足,未能构建起一整套健全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集成,也没有建立起职责界定清晰明确、职能衔接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一些基层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意识形态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没有根据新形势、新理论和新要求, 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制度进行“废改立”,如,没有建立健全完善跨部门定期会商研判制度,没有科学调整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等,使一些工作陷入被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

2.    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维形成不够快。有的领导干部不能适应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根本原则、基本要求一知半解,存在模糊认识。如,一些领导同志还是用老眼光、用老方法去看待和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不去主动触网、自觉学网、熟练用网、经常上网,导致不能认清和把握住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共识、凝聚人心的特点规律,没有信心和能力深度谋划有温度、有品质、有思想的优秀作品,在走网上群众路线、做网络统战工作时,不能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新语境,通过话语方式革新扩大主流价值版图,在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方面,势头不够强劲,成效不够明显。

3.    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虽然深知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但有时企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业务,也缺少人才时,没有优先将人才纳入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布局,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人才培育机制尚未成型。意识形态政研课题研究人力不足,如,想围绕企业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增强政研课题的预判性、前瞻性、指导性,但由于缺少相关的人才支撑,最后也不了了之,使一些已经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典型经验,没有形成借鉴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性经验 。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的工作队伍往往素质参差不齐、能力高下有别、基础薄弱,一些党员理论干部理论功底强而网络能力弱,不善于用时兴的语言开展网络理论工作;一些党员理论干部网络能力强而理论功底弱,缺乏用透彻的理论武装人、引领人、说服人的功底,距离“真理要说服人”的目标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

4.    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滞后于时代发展。在开展宣传教育时,还往往采用 “一人讲,众人听”的授课形式,倾向于单向的灌输,话语表达过于生硬和教条,缺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理论深层含义的态度和能力,不会结合重大活动、热点事件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课堂枯燥乏味,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影响,使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创新失去内在活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凝心聚力作用不强。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手段还没有完全脱离俗套, 不善于运用短视频、微电影、微信等新载体多元化、多维度开展宣传教育,意识形态传播的时效性、科学性、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没有实现有机结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