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有效规范了党内生活的正常运转。现代政党都是有纪律规范要求的,全体党员是否能够一致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是否能始终如一地遵守制度规矩,是决定大党老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与时俱进推动纪律建设理论、制度、实践创新。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纪律建设在战略定位上由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上升为新时代管党的治本之策,体现了党的纪律建设与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的良性互动与耦合。党的二十大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的任务目标,党的纪律建设理念更加先进、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健全,丰富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路径和方法。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第三次修订条例,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了纪律体系的内涵,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坚持严的基调、持之以恒强化纪律建设的坚定决心。要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时代背景下,深刻理解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清障护航。
一、深刻理解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科学内涵
党的纪律建设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根据党在特定时期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党的建设布局安排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想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背后的深层次意蕴,必须将纪律建设的实践要求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使纪律建设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一)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纪律建设一贯是紧密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巩固加强党的领导而开展的。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目前工作的“中心一环”,正是依靠纪律这个“关键法宝”,我们才能有效保证党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改革开放初期,围绕在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纪律建设新任务,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形象阐明了纪律在提升党的凝聚力向心力上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不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凸显了纪律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纪律建设在巩固党的领导、提升执政能力上发挥的独特功效。一方面,纪律建设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上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协调统一各级组织和党员的思想观念,保证全党行动的一致,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关键就在于始终把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有力有效的监督执纪问责,化解部门分歧、消除条块梗阻,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装样子、做选择、搞变通,空泛表态、敷衍塞责等问题,保证政令畅通,纠正政治偏差。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对于保持纪律建设的正确方向发挥有力支撑。回顾世界政党政治和历史发展进程,任何一个组织、政权都提出相应的纪律要求,但并非纪律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的作用都是正向的。党的纪律想发挥积极的作用,是以组织的先进性代表性为前提和基础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如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本身出现了偏差,不能科学回应“时代之问”,则势必会导致党的纪律建设走入歧途。党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政治纲领是否务实直接决定了纪律建设的效能,这就要求纪律建设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展开。
(二)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基础在于“全面”。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基础在全面,要使之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全面”相契合,将纪律建设融入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中,在全链条全覆盖全周期上持续用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纪律建设的“全面性”,对党的纪律建设的对象、主体、责任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构建起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的科学体系。一是对象全覆盖。既要用纪律规矩管全党、治全党,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引领示范。二是内容全涵盖。党的纪律建设涵盖了对党组织和党员政治、组织、廉洁、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要求。党的建设推进到哪里,党的纪律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并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而同步深化。此次修订党纪处分条例,增加对统计造假、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不履行信访工作职责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就是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与时俱进完善纪律规范。三是过程全贯通。纪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了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谋划、部署、实施、督促、考核、问责等各环节,不能把纪律建设同纪律处分简单等同起来。新时代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的鲜明特征就是一体推进立纪和执纪、知纪和守纪、督纪和护纪全链条全周期运行,呈现出动态协同的特点。四是载体全方位。违纪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纪律建设的方式也要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要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方式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又要结合实际建立起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五是责任全链条。纪律建设是全党的事,各级党组织都负有执行纪律的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纪律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要精准适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升纪律执行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党的工作机关要履行好纪律建设的相关职责,抓好本部门本领域纪律建设工作。在制定党规党纪时,还要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建议,使其广泛参与到立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党纪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全面加强纪律建设,落脚点在于“建设”。要看到,党的纪律不仅具有惩戒和警示功能,更能够通过有效的纪法约束,协调和规范党的各级组织以及每个党员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党内政治生活运转更加健康有序,为国家治理的有序运转奠定前提。同时,纪律建设还要与现代化建设中亟须的探索精神相适应,特别要对新生事物和深化改革中的不确定性采取包容的态度,保护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挥纪律建设治病救人、标本兼治的功效。加强纪律建设的目的不仅在于对违反党纪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相应的惩戒,更在于通过严明相应的纪法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日常行为划出红线,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不仅要保持“严”的基调和“惩”的力度,更要探索“治”的路径和“救”的方法。要通过纪法情理的贯通融合,传递组织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对违纪者实现惩治震慑、批评教育与帮助激励的有效贯通,将党的先进理念、科学思想和战略部署变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此外,还要注重发挥纪律建设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清障护航作用,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来谋划纪律建设,推动解决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使党的纪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基本特征相适应。特别是要处理好纪律建设中从严监督管理和鼓励担当作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把督促廉政和推动勤政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彰显纪律建设标本兼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