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上的发言
2024-12-01 0

在某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上的发言

老师们好,首先谢谢全体上课老师、指导老师,这次观摩活动给我的印象是今年的每位老师都很优秀,基本功都很好,整体素质很高。其次感谢与会所有听课老师、教研员,谢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学会的信任和支持。还要感谢X市教育局、X市X小学、X市X小学、X旅游商贸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为大会提供的热情周到的服务。

9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内容包括书写习惯、书写能力、文化自信、评价等方面。不知道在座的老师们有没有关注到这个通知比如说“书写习惯”,要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书写能力”,即培养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美观、流利。教育部出台这则通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回应社会广泛的关切,解决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存在的问题。汉字规范书写教育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字写不好,问题出在哪儿我想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低年级,这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说明我们的学生现在的基础并没有打好,也没有打牢,所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切。本次观摩活动的阅读课,基本上没有看到在识字、写字上下功夫,重视得非常不够。教育部通知刚刚下发,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切,但是我们在这样大的一个现场观摩课上没有看到写字的指导,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把字写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次观摩活动,我也看到有的学生板书出现错误时,老师没有及时纠正。

最近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的专项行动,中小学校是禁止使用网络用语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用词、用语规范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比如说这次观摩课上的“圆桌派”就是典型的网络用语。所以我们老师要提高政治站位,这不是小事,教育部已经下通知了,而且明令禁止。

下面结合平时听课、看视频课和这两天的现场观摩课,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认识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评价一节课,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主要看全体学生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至少能够做到“一课一得”)、学生有什么发展。教学内容没有难与不难之分。这次的课都是我选的,在我眼里,没有一节课难,但是有的老师抽完课以后,就跟我说“太难了”。其实课没有难不难的问题,只有学生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关键看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一节课预设的目标不要太多,太高,学习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通过积极思考能够完成的,“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一节课上什么内容,目标是什么,特别是一篇长课文或者说难度较大的课文,怎么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选择什么内容跟这节课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跟儿童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有关,跟教材编排意图有关,也跟自己擅长什么有关。感觉有的老师素质非常好,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回去以后可以找一找原因。总之目标不宜多,更不能拔高了目标,目标太高了,学生跟不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先讲第一个方面:看这节课是否基于教科书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定位是否合理

这次观摩活动的课例,能基于教科书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方向基本上没有跑偏,这是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也努力立足单元整体、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体现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老师的教学能够重视研读统编教材,关注各册之间的联系,关注单元内容的整体,重视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要素在各册、各单元之间,以及单元内各课之间的逻辑关联和发展点,这样一种“瞻前顾后”的认识和做法,我觉得是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提倡的。

但是,有的课将之前所学的同一文体或相同题材的课文关联在一起,将语文要素关联在一起,感觉上关联得有点生硬。怎么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值得研究。有的课从小学阶段总目标、年段目标、单册目标、单元目标设计,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我非常心疼老师,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但是,对单篇课文、一节课的教学究竟帮助有多大,不知道有没有作过深入的研究。还有一些课例,从文学性阅读、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等方面,对执教的课文进行划分、归类。但是,从备课材料和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一篇课文、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在“语言运用”的目标上还是有点踏空了。虽然教学设计从文学性阅读、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进行了划分,可是并没有在相关视角下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一篇课文、一节语文课,在进行字、词、句、段、篇等训练方面,到底要让学生学习哪些具体内容,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文化、审美教育等到底要达到什么要求,语文课、一篇课文、一节课都应该清清清楚。

所以教师备课、研究课例,首先要能静下心来,在钻研教材编排意图,在读懂、读透单篇课文内容上多下些功夫。本次观摩活动,有的课在读懂、读透单篇课文内容上功夫下得可能也很多,但方向有一点儿问题。

为什么这次(观摩课)选择不同文体、不同课型、不同题材就是(因为)我们有些老师在文体的把握上还是需要研究和推敲的。比如,神话故事,我们这个会场有一篇文言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学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强调精神品质是不是合理第三个问题,不同神话故事表达的精神品质有没有可比性这三个问题也是我的困惑。就我个人理解,神话故事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体会神话的神奇的想象上。教材导语“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点明了神话的特点:神话想象的神奇。实际上这堂课有学生感受到了“神奇”,在板书的时候也展示了“神奇”这个特点。而造福人类(从神话故事的视角来看,人类是女娲造的)、坚持不懈等道德品质,不宜作为重点内容,将不同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比较值得推敲。我们在教学神话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区分出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和英雄模范人物之间的不同——神话人物是虚构的,而历史人物、英雄模范人物是真实的。神话故事中人物之间没有什么特别可比的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很强大,比如盘古开天地,他能把天和地都托起来,表现了他能力的非凡。还有女娲、精卫、后羿、嫦娥、炎帝等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的是人类祖先的智慧,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什么叫文体意识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诗歌、小说等,我们要上出不同的特点,前提就是我们要把文本吃透了。

再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前调查结果是学生100%喜欢,有没有了解学生为什么都喜欢我想是因为这篇课文内容写的是儿童生活,跟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这篇课文虽然有点难度,但学生是爱读的,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好好地读一读。这次的阅读课有的完全可以放开手,该放的没放,不该放的放得太多了。就教材中的不同文体,单篇课文的解读、理解、把握,建议我们会后固定开展一些专题性研究活动。这样的活动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选择不同文体进行观摩展示的原因。

刚才谈到的是阅读课,那么口语交际内容怎么选择比如,“意见不同怎么办”,教材提供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燃放烟花爆竹,一个是城市因拓宽道路砍树。我想X的学生在生活中是能感受到的。教材中的“普通市民、消防队员、环卫工人、鞭炮厂工人”“司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道路附近居民、生态环境局局长”,两处例子都用了省略号,意味着还有很多的人物,是需要通过学生的生活来发现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看看自己生活中还有没有与两则材料相关的人物。这就是教材给我们老师选择内容提供了一个弹性的空间。要不要局限于只是教材中的几个人物,这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在内容的选择上,两则材料完全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则材料开展交际活动,而不是局限于一则材料。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大家意见有分歧的事情,怎么协商才能解决。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更开放一些,更有弹性。其实,我们从现场课来看,在燃放烟花爆竹这件事上,小学生是希望春节燃放的,这是儿童的天性。

为什么教材要安排口语交际就是让学生具备沟通交往的态度和能力,重新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学习中和工作中,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是口语交际的价值所在,体现的是在社会全球化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我们不希望口语交际在一堂口语交际课后就结束了,而是要把在口语交际中获得的能力和态度运用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开展教研活动,大家一起备课,共同探究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需要把着力点、把功夫放在核心素养“语言运用”上,明确、了解统编教材依托语文要素,在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以及每个栏目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语言文字学习目标是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对这样一个系统安排要了如指掌。

顺便说一下,这次大多数课前10分钟谈话,没有用好,没有用足,非常可惜。虽然课前谈话不允许涉及新课内容,但是围绕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素材进行谈话是有很多办法的,做得好可以水到渠成,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内容。

我们在研读教材,关注单元整体时,关键是怎么根据单元导语的目标要求,将课后思考练习题,文前、文中或文后泡泡中的学习提示,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等,作为落实语文要素的主要载体,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