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十五五”时期组织与人才战略规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为做好“十五五”规划工作,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制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结合能源电力企业实际与咨询工作经历,特提出规划编制的如下要点:
1.十五五时期国家战略与人才发展趋势解读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一步。国家战略层面,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化转型是主线,人力资源被明确为支撑这些战略目标的核心要素。2025年“两会”提出,人力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政策需进一步优化以支持国家战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定位凸显了人才在国家战略中的基础地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在政策导向上,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强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央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障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尤其强调到2025年要使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可以预见,“十五五”时期国家将延续人才引领发展的政策取向,通过重大人才工程和改革举措,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
人才发展趋势方面,首先是科技和数字领域人才需求激增。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展望“十五五”,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深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领域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研判,在“十五五”期间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将催生对复合型数字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水平数字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同步提升。这意味着企业需着力培养既懂行业业务又通晓数字技术的跨界人才,以支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其次,高技能人才和先进制造人才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制造业强国战略和产业升级背景下,产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官方文件《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这一导向在“十五五”将延续,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多元(如企业新型学徒制、产教融合等),各级政府也将强化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人才的支持激励。
再次,人才结构优化和青年人才培养成为趋势。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弱,企业人力成本上升,必须通过人才结构升级来提高人力资源效率。“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力资源效率年均提高4.48%,这背后是人才素质和结构的改善。“十五五”预计将更加注重从“人才总量扩张”转向“结构性适配”,各类组织将注重盘点人才存量、优化人才梯队。同时,年轻一代人才(如90后、00后)大量进入职场,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增强对国有企业的认同,是政策关注重点。中央组织部门近年来反复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各级组织注入新生力量,这一思路在央企和国企的人才政策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加大青年人才的锻炼培养、给予更快的晋升通道等。可以预期,“十五五”期间青年人才发展计划会更加系统,包括导师带徒、轮岗锻炼、重点项目历练等机制来加速青年人才成长。
最后,全球化人才竞争与区域协同也是不可忽视的趋势。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加主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意味着在高端领域,不仅要加快自主人才培养,也要完善引进海外顶尖人才和华人专家的政策,在签证、户籍、科研支持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国内区域发展战略(如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等)要求人才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共享。各地已出现探索,如河北构建京津冀联合招聘平台,促进人才跨区域流动。总体而言,“十五五”时期的人才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政策牵引强、需求增长快、结构要求高、竞争范围广。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需要深刻把握这些趋势,以确保人才战略与国家大局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2.十五五期间国企人力资源建设的方向与挑战
面向2026–2030年,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将围绕国家战略要求和自身转型需求,确定方向、任务并直面挑战。方向上,国企的人才工作需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例如,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央企肩负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使命,必须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在产业升级方面,国企要引领新兴产业和绿色转型,对应需要大量数字化、绿色低碳领域的新型人才;在公共服务和安全领域,国企还需培养一支可靠的专业人才队伍,保障能源资源安全、金融稳定等。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求:高质量编制“十五五”人才规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为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为国企人力资源规划指明了总体方向,即以更高站位谋划人才布局、以改革创新激发队伍活力,为企业战略目标达成提供人才支撑。
重点任务方面,预期“十五五”期间国企人力资源建设将聚焦以下几项:
一是完善人才队伍布局,补齐关键领域人才短板。国企需要对现有人才进行盘点评估,识别在战略核心领域(如数字化、研发、国际业务等)的关键人才缺口,并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双管齐下,补充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实现对人才的精准画像、绩效的实时监测和人力决策的智能支持。这将使人才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更好地服务业务战略。
三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即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发组织和员工活力。这包括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的机制(下文详细阐述),打破国企长期存在的“冗员”现象和身份固化,真正实现人员能流动、效率能提高。
四是强化人才发展工程的落地,例如继续实施和升级“百-万-百万”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计划。通过有组织的人才工程,批量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优秀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以满足国家和企业的重大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