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的纪律涵养党内政治生态主题报告(3篇)
2025-07-03 0

 

以严的纪律涵养党内政治生态主题报告(3篇)

 

 

 


 

以严的纪律涵养党内政治生态主题报告

 

2024年x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20xx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自20xx年党中央正式制定并发布后进行的第三次修订,充分彰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规治党的坚定决心与空前力度。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中国人民“主心骨”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永葆肌体健康,始终保持党内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适当其时。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以严的纪律涵养党内政治生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一、保持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的当然要求

20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首次提出“政治生态”一词,“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从党的百余年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的建设,古田会议纠正非无产阶级思想、延安整风运动清除“左倾”教条主义、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等,无一不凸显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政治生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即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殊优势,但这并非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过去的先进与纯洁不代表现在的先进与纯洁,现在的先进与纯洁也不意味着永远的先进与纯洁。因此,“以健康的强有力的先进阶级作为依靠的执政党,要善于清洗自己的队伍”,“极其严格地把‘混进来的人’清除出我们的党,同时尽力把个人和农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里来”。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注意到当时执掌政权后的布尔什维克党在拥有更多权力的同时受到了更多的诱惑,部分党员干部在缺乏监督的状况下出现脱离人民群众、背离革命时的初心和使命、产生精神懈怠以及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坚决把不合格的党员清除出党,以维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如果失去纪律的约束,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变质、思想上的腐化、作风上的堕落,放任不管则会积重难返,苏共亡党的教训不可忘记,必须以严的纪律管党治党,建构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才能使中华民族这艘巨轮在党的领航下行稳致远。

二、以严的纪律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应然价值

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就重视党的纪律建设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用严明的纪律来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营造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统一的党内政治生态。具体来说,以严的纪律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应然价值有以下几方面。

1.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所作所为与人民群众的意愿背道而驰,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党内政治生态就会被污染,党的执政根基也将被腐蚀。因此,必须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系统性和生态性的统一。系统性规范政治运行机制,生态性则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永恒追求,这就要求优化政治生态必须多管齐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既包括了内容上的全覆盖,又明确了治理主体,确保管党治党不留死角。管党治党除了“全面”,更要“从严”,“从严”是方法也是目的,只有“从严”才能彻底清除不良的思想和行为。管党治党在任何时期都不能松懈,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按照党的准则和各项规定办事;要从严管理干部,使其心有畏戒,行有所止。

2.保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肌体健康。党内政治生态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具有自己特定的构成要素和内在结构,党内政治生态里“环境”的健康直接影响“生物”的健康,只有实现“环境”的健康才能实现执政党肌体的健康。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大党有大党独有的难题。截至20xx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xxxx.x万名,每个党员都生存在党内政治生态的“环境”中,构成“生物群落”,每个党员都是执政党肌体的细胞,执政地位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每个“细胞”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执政党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关注党员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要控制党员规模防止先进性和纯洁性被“稀释”,严格入党程序,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考验程序,确认合格者才能入党;另一方面,必须以严的纪律管党治党,畅通“出口”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淘汰机制,将扰乱党风、破坏党纪的“霉菌”清除,涵养政治生态这一“环境”要素,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保持执政党的肌体健康。

3.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当前,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各种矛盾相互叠加,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仍然存在,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依旧没有消失,反而更趋隐蔽化、复杂化。“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成其为政党”,维护良好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纪律屏障不可或缺。如果没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党和国家就难以有序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甚至会滋生病态的官场文化,“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致使部分党员干部走偏走邪。腐败就是政治生态扭曲和病态的表现,腐败生态下的社会关系和权力运行不再遵循已有的政治逻辑,“‘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破窗效应”随之而来,阻碍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就是要清除腐败毒瘤、改变“浑浊”的政治生态,推动治理方式的变革,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从根本上确保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走清廉的正道,不入贪腐奢靡的歧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以严的纪律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实然路径

以严的纪律涵养党内政治生态,应致力于强化经常性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内外监督、执纪维护纪律刚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

1.开展经常性党纪学习教育增强党性修养。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保持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党员的先进性,提升党组织的纯洁性,与每一个党员密切相关。要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党员平常生活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促进党员增强纪律意识、养成纪律自觉,不断提升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既要遵从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又要注重与当地情况紧密结合;在学习方式上既要重视主题宣讲,又要注意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让党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党纪学习教育中,要提倡群众参与,给党员提建议,向党员诉需求,为党员找差距,促使基层党员消除不贪不腐党纪学习教育与己无关的思维。针对部分党员年龄大、身体弱、出门难,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解决难题;针对年轻党员、新业态党员的流动性大,采取集中学习教育与网络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教育全覆盖、无盲区,落下任何一名党员。

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占绝大多数,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是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目标人群。2024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领导干部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如果选对人、用好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会形成;如果选人失误,就会成为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岗位越大,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理应在纪律建设方面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约束他们。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组织学习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有序开展学习教育工作的能力,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从根本上消除应景思维,全身心投入党纪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党组织的“领头雁”,领导干部不仅要自己学,还要带头学,坚持以身作则,在基层党组织中营造浓厚的党纪学习氛围,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敢于拿自己开刀,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持之以恒正风纪,共同为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努力,维护好党内政治生态。对于触碰红线的领导干部要敢抓敢管,较真叫板,绝不姑息纵容,切实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党纪学习教育不是教完了事,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评判标准。党纪学习教育活动具有阶段性,而党纪学习教育是个永恒的、不断创新的课题。阶段性党纪学习教育效果如何,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仰。因而,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党纪学习教育效果的标尺。要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期盼的问题和处理人民群众反感的党员体现党纪学习教育效果;必须树立起身边的模范典型,凝聚起普通党员向上向善的力量;必须切合地方和行业特点修订完善制度和激励措施,促进党员强化自律,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必须务实联系群众,在接受群众监督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中体现价值所在。

2.以严的纪律为戒尺加强党内外监督。一是加强党内自上而下监督,上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做到知责、尽责、负责,敢抓敢管,勇于监督,多了解班子成员日常工作动向,多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要敢于负责担当、敢于动真较真、敢于指出问题,体现组织的严格要求。二是加强党员和下级党组织基层监督,必须发挥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基层监督作用,把纪律挺在前面,发现问题就要“提提领子、扯扯袖子”,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畅通谏言渠道,经常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大会,让党员参与党的机关会议,使党员真正了解并参与党的治理的方方面面,激发党员党内监督的主动性。三是加强同级监督,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利器。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四是加强党外群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党员身处在人民群众之中,一言一行都印在群众视野里,要切实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形成强大的内外监督合力,使党组织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3.以严的基调为准绳强化遵纪守纪执纪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而不能合意的就执行,合意的就不执行,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立法易而执法难,纪律的权威性是通过执行体现的,只有每一个党员都意识到纪律的权威,才会拥有对纪律的敬畏之心,才会在内心深处唤醒执行纪律的动力。学习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坚持党纪面前一律平等,谁触碰纪律“红线”,谁就要受到纪律惩戒。对于党员来说不可为之事包括违纪和违法行为,只要违法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处罚,不允许“法外开恩”。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效,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坚决查办案件。反腐的利剑不仅可以斩落腐败分子,更可以发挥威慑作用,让那些面对党纪国法心存侥幸、伺机而动的人心生敬畏。当前,尽管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增强惩治力度,高悬惩戒之剑,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以问责常态化促进党委肩负的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履职到位,促进党的纪律执行到位,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违纪行为。当然,纪律执行要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要把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充分体现到纪律建设的各个方面,把“无意过失”与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行为区分开来,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长效机制,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关爱回访等工作力度,打好激励保护的“组合拳”,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切实统一起来,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态。

4.以严的氛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纪律具有强制约束性,不可避免地带上阶级性,但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与资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有着本质区别: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不等同统治、压迫、剥削,无产阶级的纪律代表着是整个阶级的利益,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列宁指出,“没有思想的组织性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讨论和批评的自由,无产阶级就不承认行动的一致”。行动上的“一致”和讨论批评的“自由”看似相悖,实际体现了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思想。列宁强调党的纪律是民主和集中的纪律,批评和讨论自由体现民主性,任何决策要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之后,形成统一的意志,要求在统一意志的指导下开展统一行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