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把各市县区林业局局长及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同志、局机关各处室处长邀请过来,就是想听一听基层的同志对林业信息化的看法和全市信息化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的做法,一起思考谋划林业信息化到底该怎么做,具体要做些什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林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发展最快的就是信息化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移动通信等,由此带来了管理思维、管理方式、发展模式乃至经济业态的巨大改变。虽然我们在基础研究特别是算法上和国际一流还有差距,但在应用方面我国是做的最好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XX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从全省层面来看,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XX全会精神,特别提出要提高治理能力,一个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就是推进信息化工作。事实上,信息化带来的政府管理的改变、给市民带来的便利,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下阶段,省委省政府一定会把信息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持之以恒加以推进。
从行业层面来看,XX林业信息化工作曾经走在全国林业系统前列,也得到省内各政府部门的一致好评。我们建立了互联互通的大网络,积累了共建共享的大数据,开发了实用管用的大系统,打造了便利便民的大平台。我们早在2001年就开发了办公系统实现了网络办公、网上审批,在全省率先将网络通到了乡镇、林场和保护区等,这些成绩不容否定。但成绩属于过去,我不过多总结。现在必须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优势是否依然存在,目前离时代和社会要求到底有哪些差距?下一步,我们到底该做哪些事情?这是我这段时间思考林业十四五规划,思考明年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我重点讲两个问题,一是找差距和短板,二是下步该怎么做。
二、清醒认识XX林业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短板
客观分析林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我想从人的思维、基层基础、系统应用、管理效率等四个层面来查找差距和短板。
第一,从人的思维层面查找问题。我们已经处在互联网时代了,每个人都要做移民,不要做难民。做移民不做难民,就是说大家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熟悉互联网技术。但林业系统内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互联网思维还没有跟进,对现代信息技术不熟悉。很多同志还停留在传统的小农时代的林业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没有建立互联网思维,导致我们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管理机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简单用手机浏览新闻,大部分人都还会用,但要熟悉各种应用系统利用各种app的话,我们的领导干部还相差甚远。思维方式的滞后又导致管理手段上不去,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能系统化的分析问题和科学决策。我们的行政审批、造林管理、决策机制等,靠人海战术是不行的,必须把思路转换过来,把技术手段和科学机制建立起来。过于依赖传统思维方式和管理手段,导致我们的决策很被动,监督上疲于应付,做不到提前介入、防范未然。比如环保督察,国家一次性给我省查找出X万多个问题,他依靠了多少人,有几万人吗?没有,靠的是信息化技术手段,这就是思维和路径的差距。这并不是说要我们每个人去搞互联网技术开发,而是要加强互联网思维。因为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手段,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因此,推进林业系统再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的思维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路问题,不要满足于过去的成绩,要和最优方案比较,从中寻找差距和动力。
第二,从基层基础层面查找问题。基础数据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没有基础数据,后续的系统开发就无从谈起。我们已经开发了X多个系统,现在难点是基础数据的问题,一方面,我们正在协调打通自然资源部门的数据库,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业务部门的数据要及时采集并更新,一定要解决数据不全、不准、不新的共性问题。目前只有资源处的林地审批和采伐审批数据可以做到及时更新,这两块工作全部在网上审批,可以说是全的、新的。其他大量的数据都没做到全面采集、及时更新,全部要靠手工导过来,有的靠手工也做不出来,总的来说,林业部门完整的业务数据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这些基础数据是我们工作中必须要用到的,如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动植物数据库、国有林场数据库、湿地保护数据库、天然林数据库、古树名木数据库等,这些都是我们林业工作独有的领域,这些数据我们还没有精准掌握。把这些数据库做精、做强、做大、做优,这就是我们今后的着力点,也是工作亮点。我们林业工作的几大主业,目前财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行政审批等系统的数据采集没有问题,其他数据的采集存在一定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点是互联、共享、开放、创新,我们现在开放和共享没有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上下之间的数据经常打架。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工作上的问题,包括采集方式、更新方式、统计方式,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数据共享走不动,是封闭的,这种数据的封闭又导致数据的应用不充分。大数据时代是数据为王,但数据为王不是统数据,是用数据。我们现在数据应用也不充分,我们开发了采伐运输系统,做的挺好。但到底在哪里采的,每年度的木材量是多少,有哪些树种,数据共享利用还不够。这些数据共享有什么用?对造林有用。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最近十年的采伐数据,下步造林怎么做就有依据了。比如防火系统,如果我们分析最近十年的卫星热点数据,XX省的火灾到底发生在哪些地方、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火情是怎么解决的,这个数据分析对我省的森林防火工作是有巨大作用的。互联网时代讲究的是精准,这就是所谓的用户分析。如果没有建设“一张图”、“一套数”、“一个监测体系”,不能利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信息化建设就是瞎忙。
第三,从系统应用层面查找问题。我们建立了X多个系统,但到底有多少是成熟的,使用频率是怎样的,信息中心要作个统计。很多系统建好后,应用程度不高。用的较多的有公文处理系统、征占用林地审批系统、财务系统,其他系统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我们的现状是,已经开发的很多系统用不上,工作迫切需要用的系统又跟不上、开发不出来。比如,4G时代手机逐步代替计算机,而我们的很多系统包括办公系统、门户网站,都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没有基于手机端开发手机app。如果5G时代来临,我们的差距又在哪里。再就是用户的定位和细化,我常说XX的宣传,要宣传给谁看,必须是给不吃XX的人看,才能拉动新需求。我们熟悉报纸宣传,但是微信推送呢,抖音宣传短片呢,这些花不了太多钱,但能带来惊人的效果。今后,我们所有的系统开发和系统应用,都必须考虑用户需求。
第四,从管理效率层面查找问题。我们常说管理还不完善,表现是没有做到建、管、用相结合。搞系统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管理和维护跟不上。我举个例子,比如从建设防火监控系统开始,十多年我们一共建设了多少系统,到今天还有多少可以用的,又有多少人用过。我们的监测系统,是数据采集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初的基础数据。但我们没有管理好,一些监测系统建好以后,就没有下文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举个上海的例子,上海有个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的系统就能够运用各种物联感知鸟类智能智慧识别红外线成像、警报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鸟类跟踪、观察、保护区人员管控全部可以做到智能化。我们的系统能做到吗?相比我们的监测系统是单个的、碎片化的,如果管理上不来,建多少系统都没用。再者,我们现在严重缺乏综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搞信息化的不懂业务工作,搞业务工作的又不懂信息化,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以,再信息化工作不能只依赖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任务是建设一个平台,决策、使用、管理都是各个业务部门的责任,今后的再信息化工作必须是全员参与,所以管理上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三、准确把握XX林业再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今后林业再信息化到底怎么做、做什么?我想用五句话总结,“换思维、优规划、强基础、重应用、精管理”。这既是我们再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也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一是换思维。换思维,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信息化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互联、共享、开放、创新。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懂网、会用网,还要有互联网思维,适应信息化趋势带来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要求。我们不要停留在造林、砍树、审批的思维层面,不要停留在分任务、分资金、统数据、搞监督这些工作上。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完全变了,工作任务也和工作要求完全变了,因此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必须彻底改变。比如,在今后的5G时代、区块链时代,数据是扁平化、即时化、不可删除的,如果你的数据不精准,工作就没有公信力,因此要求政府的管理方式作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国家层面已经实行数据化的管理,遥感卫星影像的分辨率已经达到0.5米甚至更高精度了,如果我们依旧停留在到现场层层报数据的层面,工作就会跟不上,思维方式能够不变吗?比如我们的植物园,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大家会说是花草树木,但在大数据时代,植物园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资源那就是流量,每天200万人-300万人的流量,这个流量的价值是无形的。建立互联网思维,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砍树卖树的思维层面,从砍树到建景区收门票“看树”,再到5G时代,我们可以到靠流量赚钱。把XX最美的树、最美的自然风光,实时的搬到网上来,这时候数据就有价值了。我举这个例子,是希望同志们能建立互联网思维,创造性的开展管理工作,让大家重视信息化工作。抱残守缺,这个行业和个人就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