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区政府分工调整,我的工作安排由具体负责旅游、民政、抗灾救灾、老区、社区建设、撤村建(并)居、文化、广播、新闻出版、电视、体育、文物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移民、侨务、征兵、双拥、来料加工、人防等工作,调整为具体负责农村、农业、林业、水利、防汛抗旱、气象、旅游等方面工作。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区直各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具体学习、工作、廉政建设等方面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政府工作具有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重要职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领导干部网络学院、区委理论中心组等多种平台,坚持每天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岗位的需要,为履行职责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名无党派干部,我始终认真参加市区党委、政府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比较系统的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深入学习“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坚持宗旨意识,坚决反对“四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我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趋势和产业热点,专题学习研究了生态文明、绿色经济、精品农业、旅游产业、美丽乡村等有关的业务知识,对重要政策、观点、论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及时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保证分管工作方向正确、措施得力,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领导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加强“一线”学习。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新情况,我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民情,倾听民意,破解难题,努力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才干。全年超过二分之一的时间在乡镇(街道)、部门、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围绕工作、思考问题、研究对策。上半年,爬大山、寻古村、找美景,用“脚步”盘点了莲都旅游开发资源;下半年,走村、串弄、入户,用“大脚掌”掌握了莲都三农工作实情。
作为政府领导班子中的一员,坚持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为指导思想,摆正位置不越位、不缺位、勤补位,团结带领干部,聚精会神,勤奋工作,全力推进线上工作开展。
(一)用心服务社会工作。
1.民政事业长足发展。一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新发展。完善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整体布局,新建64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新增养老床位586个;与广西桂林平乐泽达矿业有限公司顺利签订总投资5亿元的养老服务项目招商协议。二是社会救助水平有新提高。完善低保工作机制,实行低保网上审批、按月发放,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480元、327元调整为540元、389元;临时救助人均筹资达26.8元、为全市第一,在“ 8.20” 大洪灾中有效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三是社会事务有新成效。全市率先启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工作试点,96345市民服务中心完成平台升级、日均话务量400个,制定《莲都区创建幸福社区实施方案》,实行“自下而上”的申报评估机制;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区”;全面完成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行离婚预约、有效降低离婚率45%以上;殡改成果扎实巩固;曳岭脚移民“和美新村”外立面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侨乡莲都”工程积极推进。
2.计生国策稳妥施行。一是新政策平稳落地。按要求做好计生和卫生机构合并有关工作;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实行育龄人群和出生人口变动跟踪监测;全市率先启动社会抚养费征收“零陈述”定案工作机制,破解了违法生育案件立案难、取证难、征收难。二是奖扶体系日益完善。确立省级计生“致富发展”项目1个、区级10个,共发放扶助金280.392万元、惠及1867人;连续六年开展计生学子爱心帮扶,惠及117名学子。三是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启动人口计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试点;推进国家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新增村、社区、企业生育文化园18个;严厉实行“一票否决制”,共审查单位457个、个人2122人,否决各类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11人。
3.文化惠民提升提质。一是实施“天天乐”示范提升工程。新建示范点38个,规范活动点的运行管理,开展“天天乐”百姓文化才艺大比拼活动,基本形成市区环城文化休闲健身带、“10分钟文体圈”和乡村“30分钟文体圈”。二是实施文体服务提质工程。完成送戏下乡120余场、文化会亲11场、文化培训140场,创建省级体育强乡镇1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3个、体育俱乐部5个,“一省一网”整合进入公司化运作,乡镇通光缆率100%。三是实施文化品牌提升工程。“文化莲都”微信粉丝突破8万人,碧湖镇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西溪村成为第六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通济堰成为首批丽水市文物惠民示范点,《丽水鼓词》被文化部公示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
1.抓规划,拉框架。精心编制全区旅游大小规划,用旅游的理念引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碧湖七巧田园旅游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大港头旅游风情小镇规划》完成编制,《全区产业旅游发展规划》、《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别委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浙大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高标准编制中。
2.抓项目,促带动。以扶大做强为原则,突出重点迅猛推进旅游项目。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1号2号3号地块成功挂牌,郎奇规划清泉一期汽车旅馆试营业,石牛温泉二期项目顺利推进,江滨休闲街区开发项目被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的全市年度最大旅游招商项目“梦里水乡•欢乐谷”成功签约。同时,积极开展坪地半岛、天堂山等优质旅游资源招商工作。
3.抓服务,上水平。通过强化举措,创新载体,实现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次均同比增长29%以上,“秀山丽水.养生莲都”旅游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是核心景区跨越发展,古堰画乡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景区,东西岩实行特许经营模式走上市场化,“古堰画乡风情小镇”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全省率先建成智慧旅游云短信平台。另一方面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库坑村、利山村等景区化示范村精心培育中,“诗画利山”农家乐综合体获第二届长三角“十佳”乡村旅游景区,通济堰成功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被评为“最具瓯江特征的文化符号”,隐居西湖等国内知名民宿运营商成功引入。
1.致力于让农村更美。一是治污水。通过简化程序、强化考核、严格督查,占全市1/4任务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速推进,得到省农办高度肯定。出台《禁限养区划分方案》,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二是兴水利。总投资5.38亿元的水利“三大平台”建设全面开工,拟争取省级以上补助资金4.02亿元,市级补助资金0.75亿元。三是靓乡村。深化G25金丽温高速、丽龙高速公路沿线“六边三化三美”样板项目建设。平原绿化工作基本实现“点线面”立体绿化全覆盖,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
2.致力于让农业更强。一是农业“两区”加快建设。成功争取到投资3.88亿元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创建试点项目,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总产值由1.86亿元提高到4.03亿元,新增粮食功能区6600亩。丽水海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落户碧湖,完成土地流转1000多亩。二是精品农业加速发展。积极打造“丽水山耕”生态精品农产品品牌,梅峰茶叶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处州皇菊迎来中南海订单,峰源高山放心菜效益同比增长30%。三是经营体系加大活力。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3个,新增2个省级森林食品基地,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 16个,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13个,新发展家庭农场 130家。
3.致力于让农民更富。一是扶贫富民。深入开展农民异地转移搬迁,联城农民新社区二期完成建设。建立“一户一册一干部”帮扶机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落实帮扶资金811万元,帮扶项目167个。二是产业富民。培育农家乐综合体新型业态,农家乐游人次、收入同比增长30.6%、42.5%。三是改革富民。全市率先设立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均设立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老竹、仙渡试点取得圆满成功,面上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入。
清正廉洁是干部的立命之本。我始终坚持以勤政廉政为目标,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要求自己,把廉政作为对组织和对家人的最大负责任,廉洁奉公、干净干事。无论是在具体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坚持“三不”原则,即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去的不去,做到耐得住寂寞、防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保得住清廉。同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积极做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公道正派。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领导班子同事们的传帮带和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支持和理解下,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