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关于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的自查报告
2025-11-24 1

市人社局关于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的自查报告

根据近期中央和省市关于整治公文抄袭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局紧紧围绕人社部门“保障改善民生、服务人才发展、维护劳动关系”的核心职能,立足于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等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了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自查工作。公文是政策落实的“导航仪”和决策部署的“施工图”,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政策的落地效果与公信力。本次自查旨在彻底铲除影响行政机体健康、侵蚀实干精神的“毒瘤”,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公文抄袭问题的严重危害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深刻认识到公文抄袭绝非简单的文字表述问题,而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是责任心缺失、政绩观错位的直接反映。公文作为政策传导的主要载体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其原创性、准确性、针对性直接关系到人社政策的执行效果。

(一)公文抄袭动摇政策执行基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涉及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民生根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一份脱离实际、抄袭拼凑的公文,非但无法承担政策落实的职责,也会因内容与本地实际脱节导致执行“空转”。例如,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文件时,如果简单照搬照抄其他地区条文,忽视本市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特点,就容易导致政策“水土不服”,影响就业工作实效。更严重的是,抄袭公文中的措施与实际脱节,会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监管、劳动关系调解等核心业务的正常开展,削弱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二)公文抄袭损害政府公信力

公文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和权威。我局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公文的严谨性关乎治理效能和政府公信力。当公众发现人社局出台的政策文件竟然是抄袭之作,甚至出现“A市公文指导B市工作”的荒诞现象,必然会对政府执政能力和诚意产生质疑。这种现象会形成“抄袭-失信-失效”的恶性循环,破坏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特别是在处理劳动争议仲裁、社保待遇核定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公文表述不准确、政策依据不充分,可能直接引发行政争议和信任危机。

(三)公文抄袭助长不良工作作风

公文抄袭表面是文字复制,深层折射出部分干部“重形式轻实效”的作风顽疾。一些干部懒于亲身实践和动脑构思,依赖网络拼凑、问AI的方式完成公文写作,这种“传递式”发文、“共享式”写作乱象,不仅反映执笔者文字能力欠缺、投机取巧走捷径,也暴露了责任意识的淡薄、工作作风虚浮不实。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中,这种敷衍塞责的态度若蔓延到就业服务、社保经办、劳动监察等业务领域,将对我局履行核心职能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助长形式主义之风。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公文抄袭整治自查情况

为全面排查公文抄袭问题,我局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自查方案,对2023年以来全局制发的各类公文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检查,重点排查了政策文件、工作方案、总结报告、调研材料等文种。

(一)自查工作整体开展情况

本次自查覆盖全局所有处室和下属单位,采取各处室自查、交叉互查、领导小组抽查三种方式相结合,共检查文件558份,发现问题文件23份,问题发现率为4.12%。自查内容包括文件的原创性、内容的针对性、数据的准确性、措施的可行性等方面。为增强自查效果,我局还组织学习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确保自查工作规范有序。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